大唐。
虞世南搖頭嘆了口氣,他已經明白后人在惡搞了。
“真是……”
“這群后人啊……”
“之前改詩也就罷了。”
“既然看了論語,就不能好好的注釋嗎,好好的去學嗎,非要給改成這什么掄語。”
“圣人看到估計都得氣活過來。”
大漢。
劉徹看的哈哈大笑。
“好好好,后人武德如此充沛,哈哈哈哈……”
“朕喜歡哈哈哈哈……”
“既然來了,就安葬在這里吧哈哈……”
“三軍之中取敵首級?孔夫子有如此武力,不給朕做個大將軍可惜了。”
董仲舒:“……”
東漢末年。
諸葛亮的羽扇搖的飛快。
“想來這是后人的玩笑之語,主公不必放在心上。”
“天幕上的后人喜搞怪,如后世那什么宋驢宗,大明戰神之類的調侃都能有,把這些意思曲解調侃也太正常不過了。”
春秋時期。
生性粗俗,性格直率的子路,第一個坐不住了。
“這簡直是胡鬧!夫子的話怎會被曲解成這般模樣?”
顏回則是有些擔憂的看看天幕,又看看孔子。
“夫子倡導仁德,可倘若后人以如此戲謔之態對待,豈不有損夫子形象?”
“哎……”
“如今這天幕列國國君、百姓皆能看到,這般解釋夫子還如何周游列國啊。”
“恐怕反倒是那些好戰的國君會感興趣了。”
孔子搖了搖頭。
“罷了罷了,后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怎么可能連一本《論語》都理解不了。”
“想來只是玩鬧搞怪之語。”
“玩夠了自然會去深解其意。”
“愿意看看總比不看強。”
透過這《掄語》,孔子仿佛看到了兩千多年后的后人嘻嘻哈哈的模樣。
“不知曉后世還用不用得到儒學?”
他所主張的仁政……也不過是希望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些。
可后人的生活質量,早就超過了他們這個時代的貴族們,就連一條狗都能夠吃到天子規格的食物,還有什么好說的呢?
大唐。
李世民倒是對此無所謂,反倒是面露微笑。
“今日這天幕還真是語出驚人,雖是后世戲言,但是與此前天幕所展現的后世軍事實力,國力倒是匹配。”
“后人可真是好戰,將這《論語》都能戲稱為《掄語》。”
“不過先師之言,總會如此粗淺……”
一旁的長孫無忌見到李世民對這條天幕并無不悅,也適時開口。
“后人學不學《論語》都不一定了,而且生活如此美好,又人人讀書,想來真的只是玩笑之語。”
“不可能迷惑的了后人。”
“即便是換做是我大唐的官員們,最多也就一笑置之,不會當回事,可是……就怕這天下萬民當真啊……”
長孫無忌的顧慮并不是不存在。
貞觀群臣們點了點頭。
恰好,天幕上的視頻結束。
最后,出現了一行結束語和配音。
【以上《掄語》純屬虛構,請勿當真。】
【希望大家在玩梗的同時,也去了解一下《論語》真正的內容與含義】
見到天幕親自解釋,避免造成誤會,萬朝觀眾們,特別是唐朝之后的朝代,無數讀書人都松了一口氣。&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