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吏,只不過一不入流的官職,難不成還出了什么英雄人物不成?
大漢。
漢文帝劉恒對天幕上這個留發不留頭的政策,厭惡到了極點。
“這清朝如此殘暴,實乃違逆人性,天下萬民何辜……”
……
【此舉在江南各地掀起了驚濤駭浪,各地組建義軍揭竿而起,在這一片反抗的浪潮中,江陰縣的表現最為激烈,戰斗也最為堅決】
【江陰百姓打開城內軍備庫武裝抗清,并推舉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為領袖,固守江陰。】
【清廷本以為這是一群鄉民烏合之眾,只派了300人進行鎮壓,可此時義軍已經有數萬人,清軍的進攻被數次擊退。】
【屢屢受挫的清軍集結24萬大軍,200多門火炮猛攻江陰城。】
【江陰局勢日益嚴峻,可江陰百姓依舊前赴后繼,殊死抵抗】
【十萬江陰百姓面對二十四萬清軍,兩百多門火炮,仍然堅守孤城81天,擊殺清軍七萬余人。】
【可惜最終江陰城最終還是被清軍集結的大炮攻破,城墻崩塌……】
【城中百姓或力戰而死,或坦然就義,都以先死為幸;婦女多貞烈,投水自盡;七歲孩童毅然就義;城內軍民無一順從。】
【城破后,清軍屠城兩日,之后出榜安民,城內百姓大小只余53人。】
【抗清三公之中,陳明遇巷戰而死,馮厚敦自縊殉節,閻應元戰至最后一刻,自知無力回天,負傷后欲投水自盡,被清軍從水中拖出,誓死不屈。】
【死前留下絕命詩:】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
孤城江陰,帶發效忠。
同心死義,無力回天。
萬朝觀眾們有無數人感到惋惜。
“這天幕所講述的明朝,怎么如此多讓人感到心塞的遺憾啊……”
“也不知曉天幕會不會講什么穿越大明的。”
“感覺這個崇禎皇帝有問題,他總是懷疑手下忠臣,不知道有沒有寫別人穿越崇禎的。”
“……都有穿越趙構的,應該會有穿越崇禎的吧?”
“比如那個什么后世的大學生……”
“能行嗎…?”
“你怎么知道不行,后人上天入地、移山填海無所不能啊……”
大明。
朱元璋眼含熱淚。
雖然這江陰之民是因為剃發易服的政策而組織的義軍,但是能夠困守孤城,擊殺數萬清軍,更是誓死不降。
再加上這首絕命詩……
便是朱元璋也被感動的要命。
“咱大明為何會淪落至此啊……”
他低聲哭著,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
“為何那些朝堂上的官員,沒有江陰士民一般的忠君愛國,為何閻應元這般忠臣良將,卻只是一個典吏!”
他的聲音時而悲傷,時而憤怒。
“李自成這個該死的東西!”
“咱大明年1644年被他攻破北京,這偽清1645年就打到江陰來了?”
“李自成這個廢物在干什么?”
“這么快就被這偽清給殺了嗎?”
雖然此前已經知曉了李自成并沒有得天下,但是卻不理解如今到了自己家的‘南明’也這么快就被敵人擊敗,打到了江陽。
那南京豈不是已經……
哦,對了,天幕此前講過!他想起來了。
“錢謙益這個混賬東西!”
“他為什么要開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