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孫先生的確有遠見。”
“想來這大壩建成也沒多久,應該距離蘇瑾生活的那個時代不遠。”
“1954年才列入‘遠景計劃’,建成使用,縱然是后世恐怕也需要很長時間。”
對于孫先生,朱元璋的心情是復雜的。
一方面,他滅了清朝,來明孝陵告慰一聲,讓他感到痛快和感激。
另一方面,他竟然說皇帝不是他朱家的,雖然不是針對大明,也說了不是趙家、李家,但這種事情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不久以后,毛主席為祖國日新月異的建設場面而高興,創作了一首詞,其中就提到了三峽】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大宋。
蘇軾一驚。
“這韻律……水調歌頭?”
他可太熟悉了。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從詩詞中,他可以想象到那壯麗的景象,心中踴躍起對三峽大壩場景的向往。
“此等詩詞,不知曉后世的毛主席是何等人物,竟有如此胸襟與氣魄。”
“真想親眼見見這截斷巫山云雨的三峽啊……”
【三峽大壩1984年開始設計,1994年正式動工,耗資2000多億,一直到2020年11月才全部竣工。】
大漢。
漢文帝時期。
劉恒不禁輕輕嘆了口氣。
“以后世之偉力,尚且用了二十余年,怪不得稱此為國之重器。”
“朕記得那蘇瑾生活的時間似乎不過是這個天幕的紀年法2024年左右吧。”
“距離他也如此之近啊。”
“不知道他對三峽是個什么感想。”
劉恒其實也很想要自己大漢也建這么一個三峽大壩。
只可惜……
只是看看,他就知曉不可能的。
所以也僅僅只是羨慕了一瞬,便收起了相關的心思。
老老實實的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水利工程。
大唐。
李世民認真計算著。
“后世一億為一萬萬。”
“兩千多億就是……”
“兩千萬萬?”
他不知曉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
因為畢竟不知曉后人的薪酬、各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
“哦,上次蘇瑾給車子加一次油是兩百。”
“而那個叫蘿卜快跑的車子十公里是四元。”
“這么算來。”
“兩百元就夠后世的車子跑一千里?”
因為天幕沒有仔細介紹過各類商品的價格,所以沒人知曉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只能知曉讓后世耗費了二十余年的工程,需要的資源不會少。
房玄齡站了出來,說道。
“陛下,除了這樣計算以外,臣以為,這后世的花費應該是累計。”
“既然如此,考慮到物價的變動,蘇瑾所生活的時間,和天幕所言的1994年相距已有三十年,2000億在1994年和2024年絕不是同一水平。”
“臣看史書記載,漢文帝時期,糧價低至10錢一石,漢武帝時,糧食價格升至40錢一石。”
“此只是糧食變化差異,余者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