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的感慨。
“原來后人都喜歡這樣的人物。”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也不知曉哪一位君主能夠有此殊榮。”
嬴政是看的羨慕了。
大秦恐怕難以萬年。
但是身后卻有萬世之名啊。
這位蜀漢的丞相,所做的一切值得尊敬,后人的評價標準,到底在很多地方還是與他們有些相似的。
“李斯啊……”
“不知曉后世會如何評價你這位我大秦相國呢?”
“以朕之見,李卿比得上這諸葛亮。”
一旁李斯連忙拱手。
“陛下過譽了。”
“后世如此贊頌之人,臣萬不敢與之相比。”
“不過,臣倒是以為,陛下之功績,于君王而言,倒是足以與諸葛亮相提并論,倘若諸葛亮是陛下的臣子,定然不會出在后世名聲蓋過陛下的事件發生,那蜀王朱椿也不必做遷移武侯祠這種無意義的事了。”
諸葛亮這樣一位被評價為十分的人物。
而且在后世還比他的君主劉備的評價和名聲更加響亮。
幾乎是一瞬間,李斯就不愿意被這樣評價,哪怕這種話是嬴政說的。
但是這種事情萬一在君主的心底留下一根刺,可不是什么好事。
正如那蜀王朱椿一樣,看不慣諸葛亮在劉備之上,將其廟宇全都拆掉遷到昭烈祠。
人都死了一千多年了,尚且如此在意,更何況還活著的呢?
大宋。
岳飛看的熱血沸騰,又為諸葛亮北伐不利而感到惋惜。
“陛下,臣雖不才,但愿以血肉之軀,誓死捍衛大宋疆土,愿效仿武侯,出師北伐,復我大宋舊土,以昭先祖英靈。”
雖說是被趙構如此對待,甚至在天幕所言的‘歷史’上,被殘忍殺害,但是出獄之后的岳飛,依舊將這一切都當做沒有發生,忠誠于皇帝國家。
趙構:“……”
大唐。
李世民眉開眼笑,至于后世……
諸葛亮地位甚至在劉備之上,這種事情他也管不了,自然也就當做沒看見罷了。
“丞相雖居臣子之位,而機務明達,可為萬世之師表。”
“后人敬仰崇拜,也是正常的……”
拋開后人對其重視程度超過劉備不談,單說諸葛亮本人,這可真是一個完美的臣子模板。
有時候李世民也不禁羨慕劉備,能得到如此大才的輔佐。
當然……他羨慕的可不止是劉備。
“天下英雄如此之多,可卻不能皆入朕的朝堂。”
無論秦漢宋明,看過這么多能人異士的李世民,更想做的是大人的選擇——全都要!
大明。
“可惜我大明臣子,不能像武侯那樣,忠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也并沒有在意。
畢竟后人給其的殊榮,諸葛亮自身也決定不了什么,哪怕是僭越超過了他的君主,也不是諸葛亮的本意,與他無關。
“若我大明臣子有一半有武侯的忠心與能力,那小崇禎又豈會為難到那種地步。”
“……”
越看越覺得難受,也怨不得,后人如此贊頌諸葛亮,而他大明的那些士紳和東林黨們,在后世臭名昭著了。
大清。
雍正年間。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見到后世的諸葛亮名聲絲毫不減,甚至更甚,康熙帝的十七子愛新覺羅·允禮感嘆一聲。
從小聽著三國演義長大的他,對于諸葛亮的崇拜不亞于后人。
更兼自身書法出眾,一時興起。
在眼前將這首杜甫的詩句寫下。
“名垂宇宙”
“待得空閑之時,去一趟武侯祠,便題個這樣的匾額吧。”&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