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個漢臣英雄是救不了毒入骨髓的大清的,只有一群中華民族英雄才能帶領這個國家,民族,文明重新回到他應有的地位。】
【整個清朝民國禁鴉片都未能成功。鴉片等毒品是新中國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才真正禁絕的。】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看著天幕上的評論,萬朝觀眾們若有所思。
此刻情緒波動最大的要數乾隆。
“你看看,你重用漢臣的后果!后人是如何評價的。”
“好話卻都是那林則徐的,我大清就是毒入骨髓,救不了的!”
要說大清救不了,乾隆是決然不信的。
他向來認為,只要君主賢明,國家不說一直昌盛下去,至少維持統治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
《一口氣看完第一次鴉片戰爭》
【林則徐虎門銷煙后,英國經過國會的激烈討論,于1840年,決定從印度調集艦船40艘,兵士4000余人前往清朝展開報復,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此爆發。】
大清。
康熙禁不住打了個冷戰。
到目前為止,他只知曉后世的大清和倭奴以及八國開戰,未曾知曉,還曾經單獨與這個英國開戰。
“朕記得這個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而且后世討論五常的時候,好像還提過,似乎是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
雖然不滿天幕總是播放一些對于大清不利的信息,但是對于天幕給出的信息,康熙還是十分重視的,基本上重要的都記得比較清楚。
“第……哎。”
雖然心中很是不屑這所謂的第一強國,所謂的日不落帝國。
但是因為看過天幕,所以康熙早已不像此前一樣自大的認為大清是天朝上國,無所不有,西方皆是蠻夷。
天幕雖然令人討厭,但是這點終究還是值得人相信的。
“第一次?”
“這么說會有第二次了?”
看到天幕還專門強調第一次鴉片戰爭,康熙敏銳的意識到,就如同南宋北宋,東漢西漢一樣,是一個區分方法,如果沒有第二次鴉片戰爭,那么后世是不會將這次定義為第一次的,而是直言其為鴉片戰爭即可。
“我大清和這英吉利國打了兩次嗎?”
“鴉片戰爭…鴉片?”
“放屁!”
“我看這群該死的西夷就是找這么個借口,分明就是看中我大清的國土,要做強盜罷了!”
對于天幕所言的,什么虎門銷煙后,英軍商議報復完全不贊同。
在康熙看來,分明就是找借口。
“說句不好聽的……”
話未說完,康熙將心里話壓了下去。
‘那分明和他大清入關說為明朝報仇一樣扯淡!’
這群蠻夷什么心思他能不知道?
誰來不是個蠻夷了!
煩躁過后,康熙突然又冷靜了下來。
“不對不對。”
“四千人?只來了四千人……”
“那沒事了。”
“四千人還想碰瓷我大清,我看你是想找死。”
“看來這英國應該是被我大清教訓之后不服又來侵略我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