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嘴都笑歪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
他眉頭一挑,老劉邦也有些與年齡不符的興奮。
“寇可往!朕亦可往!”
“都是乃公的好子孫吶。”
雖然此前評價漢朝皇帝的時候,也有人說他窮兵黷武,但是總體上,這在后人的評價那里,還是一個偉大的皇帝。
而天幕一評價到漢朝,明顯和宋明清不是一個畫風。
讓劉邦有一種十分愉悅的滿足感。
“七十年來……”
呂雉眉頭一挑。
“距離你我還不遠呢。”
雖然自己和劉邦是不可能活到那個時候了,但是這個叫劉徹的,的確距離他們的時間不算遙遠。
更是給劉邦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
呂雉不禁看向劉邦。
眼神中閃過幾分好奇。
自己這個丈夫的子孫,怎滴就如此爭氣?
說實話,如果是之前,即便是知曉漢朝之后會出這么多英武的皇帝,呂雉也不會感到驚訝。
但是當看過了宋明清三朝的皇帝們后,她確是覺得,大漢朝能出這么多明君,可真是不容易。
【此次朕之所以全線出擊,打的就是聲勢之仗。】
【……】
【朕畢生所求,就是將大漢朝建成四夷賓服的強大國家。】
……
【匈奴二十大大軍群龍無首……匈奴全線潰退……從此,匈奴對我京都的威脅不復存在!】
【陛下,現在戰爭的主動權,已經牢牢的掌握在我大漢的手里了!】
【我們今天要做的,是開天辟地的大事!】
【你可知曉,打退匈奴對中原入侵,對我天漢子民意味著什么?!】
【就是要把漢文明,超越長城的風障礙,推動到四海去!】
大唐。
貞觀時期。
“漢武帝是這樣的嗎?”
“這個演漢武帝的后人是誰啊?”
李世民也不禁有些被感染。
“這演的真好啊,朕聽著都感覺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騎上戰馬,外出與敵軍一戰了。”
李世民不得不承認,僅僅是這么一段片段,就讓他改變了對漢武帝的許多看法。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啊……”
他感慨一聲。
“后人稱之為漢族,想來,與漢武帝有著莫大干系。”
說實話,李世民也有些羨慕。
“朝代更迭……”
他的下半句話沒有說出來。
朝代更迭無法避免,但是漢朝能夠以這樣的方式活在后人的心中,已經是十分難得了。
畢竟在后人眼中,想來此漢是強漢。
而不是什么弱宋。
不是什么犯我大清者,雖遠必賠。
“我大唐,能夠在后世留下些什么呢?”
民族的名字已經被漢朝先拿走了,哪怕不能夠讓大唐傳萬世,李世民也想,自己的大唐,能夠在后世留下些什么。
當然,是好的印象。
說起這個,李世民就有些著急。
“天幕能不能講一下我大唐的其他皇帝如何啊?”
看到天幕講述漢宋明清幾朝的皇帝們,他看的心癢癢,他迫切的想要知曉,自己的兒子李承乾做得如何?
那個唐高宗李治又是誰?他的孫子?大唐的疆域就是在他那里達到的極盛?
而那個女皇,又是誰?是如何登基的?
之后的大唐又是怎么樣的?
“來一段大唐皇帝評分也好啊。”
只要能夠來這么一段,他也能夠大致分析一下大唐皇帝大致做的如何了。
【劉徹一生所致力抗擊的匈奴,在他死后的36年,發生分裂。】
【一部分向北遷徙進入歐洲,另一部分南渡黃河歸附漢朝,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大融合進程,匈奴民族歸于消亡】
【但是今日華夏百家姓中的劉姓,其中一支,正是匈奴王族歸漢之后的賜姓】
【……】&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