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安史之亂時期限定版。
“朕催他出關?!”
李隆基震怒。
“這混賬東西!朕給他湊出來二十萬大軍容易嗎?!”
“朕那么相信他!他做了什么?!”
“他駐守潼關不出?”
“既然只是駐守為何還要讓朕給他禁軍?!”
“他難道就沒有私心嗎?!”
“朕看他是想做第二個安祿山!”
“那郭子儀、李光弼兩個積極無名之輩都能夠打的安祿山毫無還手之力,你哥舒翰手握二十萬大軍,竟然能被打的全軍覆沒?!”
“這能怪朕嗎?!”
聽到天幕講述后面哥舒翰竟然會被打的大敗,如此凄慘,這讓李隆基更是震怒。
“說白了還是他哥舒翰名不副實!他不配!”
“都是他的錯!跟朕無關!”
大漢。
“哦吼,這下完了。”
“玩脫了吧。”
看著地圖,劉邦已經知道后續要發生什么了。
“潼關丟了,長安門戶大開,估計是很難守的。”
“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其他軍隊短時間內恐怕無法支援過來了。”
“這道口子也被撕開了,不管這哥舒翰如何,這叛軍利在速,官軍利在守說的倒是不錯啊!”
作為能夠韓信認證的,能夠獨立領十萬大軍的劉邦,自然也看得出,現在大唐的狀況。
“這李隆基已經開始疑神疑鬼了。”
一旁的呂雉搖了搖頭。
“殺高仙芝,殺封常清,逼哥舒翰。”
“這哥舒翰的名字也像是個胡人?”
“有了安祿山這個前車之鑒,他恐怕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對每一個將領都變得極度不信任。”
畢竟有了前面宋朝的樣子做了模板,還是很好理解此刻李隆基的心態的。
對如此信任的邊將安祿山,居然造反了。
很難想象唐玄宗是多么的難以接受。
接受了之后,又會如何懷疑其他的將領。
就如同那大宋一樣。
大秦。
王翦默默地看著這一切,思緒萬千。
“唐玄宗應該是懷疑這哥舒翰了,可哥舒翰又何嘗不是啊……”
嘆了口氣,太理解這些的王翦,甚至能夠代入進去。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下場歷歷在目,這哥舒翰不害怕就有鬼了。”
“鬧到這般,就是不想反,心中也得犯嘀咕。”
“特別是有安祿山這個典型在啊……”
“說到底,殺高仙芝和封常清真是敗筆……”
“……”
至于更加細節的,那恐怕就是復雜的政治內容了,天幕三兩句話說不清,他也不了解,也不好多說什么。
大明。
永樂時期。
“哎呀,這種時候,君臣互相猜忌,才導致如此。”
“若是換了朕,直接就御駕親征。”
“親自去會會這安祿山。”
“可惜了……”
搖了搖頭,他朱棣是不會有這個機會了。
“看看這叛軍能不能在朕手中蹦跶個一兩年。”&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