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天幕這么講,李隆基多半要放棄自己了的楊國忠,心中不禁一陣凄苦。
‘皇帝若是明君,我又豈會是奸臣啊……’
‘如此大的錯誤,怎么能賴到我和楊貴妃的身上。’
對于天幕的評價很是不服的楊國忠哀嘆一聲,只是這種話是不敢說出來的。
他只想今日過后,就向皇帝請辭。
也不知如果如今安史之亂提前知曉,如果沒有造成那么大的破壞,自己能不能得個善終。
【唐肅宗至德元年,張巡撤出雍丘后,率眾沿睢陽渠向南撤退,當時他只有馬三百匹,兵三千人,退至睢陽】
【至德二年,安慶緒派部將尹子琦率同羅、突厥、奚等部族精銳兵力與楊朝宗合,共十幾萬人,進攻睢陽,張巡、許遠激勵將士固守,率軍出城主動襲擊叛軍,將叛軍打得大敗而逃。】
【五月,叛軍在城外收麥時,張巡率勇士殺出,直搗尹子琦大營,斬將拔旗。】
【七月,叛軍再次圍城,城內此時已經幾乎斷糧,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守軍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開弓,且外無救兵】
【叛軍久攻不下,只好再次圍城……】
【這時城中守軍很多因饑餓而死去,留存又大多傷殘疲憊不堪。張巡殺其愛妾,煮熟犒賞將士。】
【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鎧甲弓箭上的皮子也都被找來吃】
【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人知將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新唐書》】
【《新唐書·張巡傳》記載“十月癸丑,賊攻城,士病不能戰。巡西向拜曰:‘孤城備竭,弗能全,臣生不報陛下,死為鬼以癘賊。”】
【城破后,尹子奇抓住張巡好奇道,我聽說你每次交戰,都咬牙切齒,何必呢?】
【張巡答曰:“吾欲氣吞逆賊,但力不遂耳!”】
【尹子奇聞言,就命人用刀剔開張巡的嘴,看到其中牙齒,果然已寥寥無幾】
【滿嘴鮮血的張巡,對著尹子奇罵不絕口:我為君父死,爾附逆賊,犬彘也,安能久哉!】
【最終張巡與姚訚、雷萬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終年四十九歲】
【……】
【諷刺的是,睢陽僅城破三日后,張鎬率軍趕到,大敗叛軍,收復睢陽】
【……】
三國。
諸葛亮此刻也是哀嘆不已。
“這張巡戰術虛實多變,多次用兵甚至能以少勝多,守城卻能夠頻頻進攻。”
“只是……畢竟兵力太少,潼關失守后,戰局徹底惡化,非一縣城所能扭轉戰局啊……”
以一城之力,阻擋了安祿山軍十月,在諸葛亮看來,張巡已經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極致。
“可惜,當初唐玄宗若能夠提拔此人,哪怕讓其做個太守,其都能調動更多的力量來阻擋這尹子奇。”
“……”
“如此善守之人,若潼關在其手中,也必不會失啊……”
越看越覺得可惜,如此忠勇之士,諸葛亮自是欽佩的。
甚至于感到可惜。
如果能夠生在如今的蜀地,他定是要將這種人才提拔為心腹的。
日后北伐,少不了要用到這般人才。
大唐。
大唐的將士們越是忠勇,李世民就越是生氣。
畢竟,這么多愿意效忠大唐的忠臣們愿意拋頭顱,灑熱血,這李隆基,真是不配為皇帝。
做到了這般,張巡竟然還愿意稱呼他為君父,真是讓他心痛不已啊。
“李隆基……”
“哦不,現在是那個什么唐肅宗……”
“你為何不救睢陽,為何不救啊!!……”
他守了十個月,難道就差那三天嗎?
這般炸裂的情況,若是發生在那宋朝,他恐怕還只是看看,然后感到惋惜。
但是發生在他大唐,李世民有的,更多的就是悲愴和怒火了。
“朕不信!朕不信!朕不信你就差那三天!你根本就沒想救!”
“如此忠臣你竟讓他孤城獨守十月不肯救!你看看你到底做了什么?!”
這父子倆干的事讓李世民實在是火大。&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