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幕上出現了一張月球的照片,古代許多喜歡研究天文學的古人們都驚呆了。
張衡已經深深的陷入其中。
“如此清晰,原來不需要到太空上去看月球的畫面,只需要一臺天文望遠鏡!”
“而且只是百元價位嗎?!”
這個驚爆的價格讓無數古代研究天文的古人瘋狂。
雖然對于后世百元的價值還有些疑問,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很高的價格。
畢竟那修建三峽大壩的花費都已是千億計算的。
“如此豈不是能發現許多平日里看不到的星星?”
大明。
朱元璋淡淡的看著這一切。
都不是他不想要,而是想也沒用。
“可惜,咱生早了兩百多年。”
兩百多年后,才是他的明末。
“不知曉此物可否仿制?”
“……”
——《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fast的口徑,達到了世界之最500米,所以理論上,他能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信號。】
【與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了十倍】
【中國天眼的球面,由4450塊三角形狀的鋁合金反光材料組成,可是隨時調整方向,當中國天眼想要觀測某一個方位的星體時候,可以在它的球面上形成一個三百米直徑的拋物面。】
【根據拋物面反射光線的性質,可以將匯聚的電磁波集中到接收器中……】
天幕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望遠鏡’。
大清。
康熙時期。
本來對這什么望遠鏡根本就不感興趣的康熙,看的有些打哈欠。
畢竟這東西他大清早就有了,打仗的時候肯定還是要用到。
但是隨著天幕繼續講天文望遠鏡,以及這個中國天眼,他是徹底被震驚了。
“望遠鏡?”
“你管這叫望遠鏡?”
“幾百米???”
“都趕上十個太和殿了你要飛啊?!”
看著那建設在山窩里面的天眼,他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137億光年?這是什么距離?”
看著天幕上已經給出了一光年的距離的康熙,一臉懵逼。
大唐。
貞觀群臣們面面相覷。
“這東西,雨天不會存水嗎?”
看著那好像是一個大碗的中國天眼,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不知曉造價幾何啊……肯定不會便宜了,怎么能把錢花在這上面啊……”
一些過慣了緊巴日子的人不禁有些心疼,雖然那時候是的錢跟他們無關。
“后人生活遠超如今大唐,對宇宙外的事物好奇探索也是正常的吧。”
“況且三峽這種我們能夠看到好處,這個天眼……具體有什么功能,我們恐怕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
魏征搖了搖頭,后世的東西,他不了解,也就不多評價了。
《聽!這是中國天眼捕捉到的宇宙聲音》
【來自脈沖星,盾牌座】
【來自脈沖星,獵戶座】
【來自脈沖星,武仙座】
【……】
隨著一陣陣萬朝古人完全聽不懂的動靜傳來,大唐群臣們微微皺眉。
“二郎,我怎么聽著像是煙花燃燒的聲音……”
這完全不知曉是什么動靜的,所謂脈沖星,也完全是古人的知識盲區。
如果非要描述,那可能有點兒像煙花燃燒。&lt;/div&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