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在柜臺后面逗孩子玩,店里就李悠南一個客人,風扇在頭頂慢悠悠地轉。
吃得鼻尖冒汗,胃里舒服了。
吃飽了,人有點懶洋洋的,時間也消磨得差不多了,祝清越總算是到了。
兩人會合,李悠南看到祝清越似乎清瘦了不少,而祝清越則望著他眼前一亮,笑著說:“你好像看著變黑了一點啊。”
這倒是實話,在黃山的時候曬太陽曬的吧。
兩人就像是很久不見的朋友一樣,沒有什么尷尬的,很自然地聊天。
他們兩人商量了一下,第一站不想去大博物館,聽說陶溪川晚上更熱鬧些,打算留著傍晚去。
計劃是就順著街溜達。
路兩邊好多賣瓷器的鋪子,大的小的,密密麻麻。有些看著挺高檔,玻璃門亮堂堂的;更多的是那種老鋪子,門口堆滿了各種碗碟、花瓶、茶具,摞得老高,看著有點懸。
走累了,看到有個弄堂口掛著“手工拉坯體驗”的牌子。
兩人對視了一眼,果然都看到了對方眼里的好奇心,很是默契地一起鉆了進去。
這是個小作坊,里面光線也不太好,地上濕漉漉的。
一個老師傅正坐在轱轆車前,手指頭沾著泥水,捧著一坨泥巴轉。
泥巴在他手里像活了一樣,一會兒鼓起來,一會兒收下去,慢慢成了個花瓶的樣子。
李悠南看得有點出神,就站在門口看。
老師傅也沒抬頭,專心玩弄著手里的泥。
空氣里有股潮濕的泥土味兒,還有轱轆車嗡嗡的低響。
看了一會兒,李悠南覺得手上像沾了泥水似的,有點黏糊。
祝清越一臉躍躍欲試的樣子,價格才30塊錢,她爽快地直接付了60。李悠南原本并沒有打算體驗的,眨了眨眼睛,被祝清越拉著坐下了:“試一下嘛……”
事實證明,這東西并不是第一次就能弄好的手藝。
李悠南坐下,小木凳有點矮。他學著老師傅的樣子,把泥巴用力摔在轱轆車圓盤的正中間。
泥巴冰涼,帶著一股子土腥氣。
李悠南按老師傅教的,腳踩踏板,轱轆車“嗡嗡”地轉起來,震得屁股底下發麻。
他手沾濕泥水盆里的水,學著去捧那塊泥巴。
看著容易,自己一上手全不是那么回事。
第一次玩兒,動起來李悠南并不容易找到那種竅門。
李悠南微微嘆了口氣。
他的目光望向了那邊的祝清越。
泥巴在她手心服服帖帖,隨著轱轆轉動,穩穩地向上生長,已經有了個小碗的雛形,邊沿圓潤均勻。
她抿著嘴,眼神專注,手指上的動作看著也輕柔。
老師傅踱過去看了一眼,沒說話,只微微點了點頭。
李悠南眨了眨眼,直到祝清越用細鐵絲從泥坯底部利落地一割,一個完整的小碗就托在了她手心,放在旁邊的木板上,形狀周正得很。
事實又證明,有的人哪怕第一次也能玩的很好。
隨后祝清越興奮地拍起了手,這才從那種沉浸的狀態中脫離出來,扭過頭望向了李悠南。
李悠南微笑著,隨手自己弄的放在了一堆泥坯的后面……藏起來。
祝清也忍不住就笑了起來,眼神里跳動著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