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勒著韁繩,馬不耐煩地踏著蹄子,草皮被翻起幾塊。
小哥對著李悠南露出笑容:“騎馬,騎不騎?”
相比于九寨溝的澤旺修,還有他見過的其他藏族,若爾蓋草原上的藏民顯得更純粹一些。
九寨溝的很多藏族不會騎馬,甚至已經很少看到馬兒這種動物了,而這里則不同。
李悠南剛才一路開過來,在路上看到不少騎馬的牧民。
而且他們的漢語沒有九寨溝那邊講得標準,有一種濃濃的“丁真味”。
老媽她們三個女人都好奇地湊了過來。
小哥又問了一句:“騎不騎?”
李悠南一時沒有搭腔,默默觀察著這匹馬。
掌握了騎術技能的他,對這些馬的品種極為熟悉了解。
川西高原上面主流有兩種馬,一種是河曲馬,一種是康馬。
而若爾蓋主要以河曲馬為主。
了解中國馬匹的人都知道,河曲馬是自古以來的三大馬之一。
自從秦朝開始就是優良的戰馬。
這種馬身材高大,體型優美健碩,而且耐力極強,可以幾天幾夜不吃不喝,還能依靠強大的嗅覺辨識草原上的沼澤。
看到這匹馬,李悠南就有一種很想摸一摸它腦袋的沖動。
說實話,在人類的進化歷史上,哪怕是牛和狗都沒有馬對人類重要。
放在歷史的角度看,馬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最忠實的伙伴。
遺憾的是,這個時代隨著汽車摩托車的普及,若爾蓋馬匹的數量正在減少。
這是時代的進步,但也不免讓人有一些唏噓。
從進化的角度上來說,馬這種動物是早就該被自然環境給淘汰掉的。
但它靠著完美彌補人類的劣勢,在殘酷的大自然競爭當中傳承下來。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似乎再也不需要像古代那樣依靠馬兒了。
李悠南問:“怎么收費啊?”
小哥比劃了一下:“20,20一圈。”
老媽有一些遲疑,問道:“你要試一下嗎?會不會很危險啊?”
而趙小芳關注的則是其他的點,她問:“一圈有多遠啊?”
小哥一開始沒有聽明白,又湊近了一點。
趙小芳費力地解釋了一下:“就是要跑多遠收20。”
小哥明白了意思,指了指差不多百米外的一個大石頭說:“過去再回來,那個地方。”
相比于老媽,趙小芳的膽子就要大得多,她問旁邊的趙若萱:“你想騎一下嗎?”
趙若萱立刻露出了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李悠南說:“沒帶現金,可以掃微信嗎?”
小哥從他的帳篷里掏出一個二維碼,咧嘴一笑:“可以的。”
李悠南說:“我給你100塊錢,騎半個小時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