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另一方面,滿朝文武大臣又不爭氣,根本給不出趙煦想要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迫不得已,趙煦只能豁出老臉不要,沖一眾親王說:“大宋乃我趙氏江山社稷,你等親王與我大宋休戚與共,福禍相依,今朝廷有難,亟需良策,你等可有獻陳?”
趙煦此言一出,吵得面紅耳赤的一眾大臣,全都停了下來,也看向一眾親王。
而章惇等宰執更是直接將目光鎖定在了趙俁身上。
只有前段時間不在京城的蔡卞有些不解,趙煦為什么會跟這些不到二十歲的親王問計?還有,章惇他們為什么沒搬出來宗室不得干政這條規定,限制這些親王?
面對趙煦詢問的目光,趙俁并沒有選擇立即站出來,而是繼續低頭不語——他不是最大的親王,也不是最小的親王,趙煦問得是所有親王,他哪能第一個開口?
見趙俁還拿捏上了,趙煦眼中不悅之色一閃而逝。
但為了解決問題,趙煦還是壓下不悅,最先問起趙佖:“申王,你可有良策?”
趙佖忙拜道:“臣以為,韓相公、曾相公所言,更為穩妥。”
趙佖所言,不出趙煦以及一眾大臣所料,沒什么新意,也沒有可取之處,于事無補。
對生性保守的趙佖,趙煦根本沒抱希望,所以,他很輕易地就放過了趙佖,然后看向趙佶:“端王可有良策?”
趙佶正了正衣襟,拜道:“臣以為,可陳兵邊境,以戰促和,逼西夏在和約上做出重大讓步。”
趙煦心道:“滑頭。既主戰,又主和,兩邊都不想得罪,兩邊又都想要,世間哪有那么多兩全其美的好事?”
章惇等大臣對趙佶的回答也不滿意。
尤其是章惇,他心想:“端王輕佻兒,又無擔當,還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章惇又看向剩下的趙俁、趙似和趙偲。
就見,趙似和趙偲如臨大敵,明顯在那組織語言,只有趙俁沉穩如故。
章惇心想:“不知莘王可否給我驚喜?”
這時,趙煦也走完了過場,他一臉期待地看向趙俁,問道:“莘王,你呢,可有良策獻陳?”
蔡卞發現,輪到趙俁奏對時,他身邊的章惇等宰執,全都神色肅然,遠不像趙佖和趙佶奏對時。上面坐著的趙煦更是滿臉期待,沒有了之前的漫不經心。
蔡卞很不解地看向趙俁:“莘王能解決我等宰執都無法解決的難題?”
能混到這里的大臣,有一個,算一個,無一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平日里對朝堂上的風吹草動,那是比村頭的老王婆還要敏銳幾分。
見趙煦和一眾大佬全都很鄭重地看向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的趙俁,他們哪能猜不到,趙俁有情況?
所以,一時之間,文德殿中的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了趙俁身上,包括幾位親王。
最近一直自己玩自己的沒怎么留意趙俁的趙佖、趙似、趙偲,有些愕然!他們不明白,趙煦他們這些人怎么突然這么重視趙俁了?
而已經意識到趙俁的身份地位變了的趙佶,目光陰沉不定。他瞥向吸引了全場目光的趙俁,疑心大起:
“莘王從何時起如此備受注目?”
“他何德何能,教皇兄及眾位宰執對他如此期待?”
“莫非他真有宰執都商討不出的救國良策?”
“上次蹴鞠時,我被他騙了?他并非心思簡單之輩,而是心機深沉之人?”
“……”
直到看見高坐龍椅之上緊緊盯著趙俁的趙煦,想到趙煦已經有了親生兒子,趙佶才自嘲一笑:“趙俁跳得再歡,不也只是一個身不由己的親王嗎?與我何異?”
聽見趙煦詢問,趙俁出列,拜道:“臣亦無良策……但臣有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法子。”
趙煦眼睛一亮,說道:“快快獻陳!”
章惇等宰執大臣,也是精神一振,想看看趙俁到底是真有能力,還是背后有高人指點?
趙佶不服輸地心想:“我倒要看看你能有何高見?!”
周圍的一眾大臣全都看向趙俁。
趙俁旁若無人地說道:“可盤點皇城諸司庫藏,將積壓的陳舊物資打包作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