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俁認為,稽查之中,無論涉及到什么人,都絕不寬待,不論曾經立下過什么功勞,都堅持功是功過是過的原則,只要是參與了貪污,欠了國庫的錢,就一定要索賠,就連曾經因為他們做官而得到過好處的親戚們,也必須清算。
另外,設立密章制度強化監督,也就是擴大密章的使用范圍,允許各級官員直接向自己秘密奏報,包括舉報同僚貪腐行為。
——這種制度能打破官僚層級的信息壟斷,使趙俁能更直接地掌握地方實情,也能讓趙俁控制各級官吏胡作非為。
當然,事情也不能做得太絕,如果官員限期補足財政虧空,可以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甚至可以不懲罰,否則嚴懲,抄家補缺。
還有對貪腐官員處以重刑,并實行連坐制,上司需對下屬貪腐負連帶責任,倒逼官員互相監督。
其實,最開始時,按照趙俁的意思,砸司馬光他們那十三個儲蓄罐就行了。
可張純說,如果為了錢就把大臣當成儲蓄罐來砸,會讓趙俁名聲受損,向太后也勸趙俁慎重處理此事。
而如果是懲治貪官,則既能達到自己清算司馬光這個討厭的家伙和搞錢的目的,又能不留下把柄。
關鍵,這么一搞,沒準未來一段時間內,趙宋朝廷都不會太缺錢了。
而且,這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冗官和冗費的問題。
至于那十三個人,肯定會成為重點打擊對象,總之,‘他們朕吃定了,耶穌也留不住他們,朕說的!’
當然,這些都只是趙俁和張純的想法,至于到底能不能行得通,趙俁還得跟既是堅定的變法改革派、還道德高尚的章惇和蔡卞商量。
讓趙俁真不知是好還是壞的是,自己的想法正中擔心自己倒向舊黨的章惇和蔡卞的下懷。他們正想要一個大肆清理舊黨人士的機會,這不瞌睡來枕頭了嘛。
章惇和蔡卞立馬心有靈犀地大贊趙俁的想法,認為這是解決趙宋王朝目前困境的最好的辦法,并保證他們會立即執行,堅決執行。
用腳后跟猜,趙俁也能猜到,章惇和蔡卞打什么鬼主意。
可即便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趙俁也得放手一搏。誰讓趙俁接手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康熙好歹還給雍正留下了八百萬兩銀子。可趙煦給趙俁留下的就只有一屁股外債。可以說,趙俁所接手的趙宋王朝,就是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卻是一個空空如也的空殼子。所以,這一步,趙俁無論如何都得走,不然就得等死。
然而,這事雖然無論如何都得干,可章惇和蔡卞這么積極,又讓趙俁心里有點打鼓。
所以,一回到后宮,趙俁就派人去將張純叫了過來。
因為高掛免戰牌的緣故,折騰了好幾天的張純,準備好好休息幾天,再想想用什么辦法拿下趙俁?
不想,張純不想找趙俁,趙俁卻找起她來。
盡管不是很想去,可趙俁找她,張純又怎么可能不去。
沒辦法,張純只能悻悻地來見趙俁。
見面后,趙俁直截了當地就跟張純說了,自己讓章惇和蔡卞去執行她的計策了。
原本沒有多少精神頭的張純,一聽趙俁用她的計策了,立即就來了精神,積極跟趙俁討論起來。
趙俁沒有隱瞞,將章惇、蔡卞的態度,以及自己的擔心,全都跟張純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