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時期,進一步達到了兩萬四千多人。
而到了現在,由于黨爭等因素,官員已經快四萬了。
——新舊黨爭中,每一方上臺都大規模清洗異己、安插親信。例如:新黨執政時,舊黨官員被貶或閑置,但保留俸祿。
現如今,趙宋王朝官員的俸祿占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趙宋王朝收上來多少稅收,能扛得住這個財政黑洞的消耗?
為彌補財政缺口,之前朝廷只能加重賦稅(如“方田均稅法”被扭曲為斂財工具),激化社會矛盾。
更讓人無語的是,官員的數量翻了幾十倍,工作效率反而變得更低下了。
現在是,官員實際職務(差遣)與本官品級脫節,形成“有官無權”或“有權無官”的怪象。
這導致官員互相推諉、因循守舊,沒有多少人干正事。
蘇軾給趙俁上的奏章中就嚴厲批評這種現象,稱之:“今之官吏,不敢行一事……”
還有就是,寒門士子通過科舉入仕的機會被擠壓,大量有才之士因黨爭或蔭補制度無法晉升,寒門士子入仕受阻,“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的科舉理想破滅,而蔭補官員占據高位,形成“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的虛假繁榮。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已經不是短時間就能徹底解決掉的問題了。
但有一樁好處就是,趙俁不怕收拾這些貪官收拾得太狠了,就無人可用。
這么說吧,就趙宋王朝現有的官員,都夠把那些貪官換幾百遍了。
而且,趙宋王朝還在搞科舉取仕,蔭補制度也還在大行其道,另外趙宋王朝還有太學,大量的太學生在那排隊等著當官。
在這種情況下,趙俁支持治理貪腐,不僅不會有人阻止,那些等著拿到實權一展其政治抱負的官員,更是恨不得舉雙手雙腳贊成。
所以,趙俁大手一揮,繼續……
得了趙俁的圣旨,新黨人士那是擼起袖子大干特干。
不過,有一點趙俁卡得很死,那就是空出來的這些崗位,趙俁可沒有給誰誰誰的親信,而是給了趙俁和張純挑出來的人才。
換而言之,借著新黨清算舊黨,以及治理貪腐,趙俁將大量有能力的官員提拔起來。
當然,因為這段時間主持治理貪腐的是新黨,近期上崗的有能力的官員,大多是新黨。
對此,趙俁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因為只有這樣,新黨才有大力整治貪腐的干勁。
在這個過程當中,大量的贓款被源源不斷地運往朝廷。
趙俁力排眾議,先支付了拖欠日久的軍費,包括之前朝廷欠下的有功將士應得的賞賜。
這使得整治貪腐的行動以及趙俁本人得到了軍方的大力支持。
另外,趙俁也開始支付拖欠官員的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