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這些貪官倒了,大家全都撈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那整治貪腐,肯定還得繼續,誰反對,那就是跟軍政雙方的大部分人為敵。
在這個過程當中遭到“迫害”的一些舊黨人士,不是沒去找向太后,想要向太后出面解決舊黨被打壓一事。
可向太后卻告訴這些舊黨人士,趙俁不是在打壓舊黨,他只是在解決朝廷所面臨的迫在眉睫的難題。
事實也確實是這樣。
趙俁這次讓張商英、李清臣、蘇軾篩選出來了大量有能力的官員。
誰都能看得出來,趙俁這是準備用這些有能力的官員來取代那些貪官。
而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沒有能力的官員,也一并被拔除了。
——在想要“搶地盤”的新黨的反復建議下,趙俁將磨勘制度取消,全面評估各地官員的政績,政績考核不過關的官員一律退位讓賢,以前那種按資歷自動晉升不問政績的事徹底沒有了,今后的風氣是能者上無能者下。
舊黨人士也明白,趙俁這真不是在針對舊黨。
要知道,這次篩選出來的有能力的官員,確實不全是新黨,而是新黨舊黨都有,認真說起來,因為舊黨官員的總人數比新黨官員的總人數多,被趙俁和張純篩選出來的人才中屬于舊黨的還要更多一些。
只是,目前整治貪腐的是新黨,他們就算是清理掉那些貪官,將那些無能的官員趕走,也只會從趙俁和張純篩選出來的人才中挑屬于新黨的任用。
這導致有些州縣甚至出現了一整個州縣都是新黨官員。
見新黨如此“攻城掠地”,舊黨真急了,只能一遍一遍的找向太后。
向太后沒辦法,只能找趙俁商量解決的辦法。
“迫于向太后給的壓力”,趙俁只能讓蘇轍也負責整治貪腐的工作。
等到舊黨動手以后,下手一點都不比新黨軟弱,他們絲毫沒有因為他們要收拾的官員大多也是舊黨就手軟,主打的就是,你不下去,我怎么上來?
不得不說,“用后任查前任,查到問題了,就能頂替前任”這招實在太狠了。
當然,也得承認,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免有那些紅眼了的后任,為了能夠坐上前任的官位,而栽贓陷害。
對此,趙俁的宗旨是嚴格執行誣告反坐,并且到了這一步,查案的可就不是新黨或者舊黨了,而是由皇城司以及趙俁針對此事特意成立的東廠負責嚴查。
為了減少成立東廠的阻力,趙俁任命向太后的心腹宦官楊戩擔任廠公,而東廠的主體則由宦官擔任。
這也是張純給趙俁的建議,目的自然是為了幫趙俁強化皇權與中央集權。
其實不用多說,這就是明朝的錦衣衛和東廠。
值得一提的是,鑒于原來的皇城司與錦衣衛還是有不少差別的,趙俁又重新定義了皇城司的職責,使其直接聽命于自己,負責偵辦欽定案件、緝捕要犯,無需通過常規司法程序。另外,作為趙俁的親軍衛隊,皇城司承擔侍衛儀仗、巡查皇城、保護皇室安全的職責。再有就是,皇城司獨立于六部之外,可以直接向趙俁彈劾官員。主打的就是將皇城司徹底變成錦衣衛。
而東廠,也是獨立于六部之外,直接向趙俁匯報,其職能包括監視官員、百姓及皇城司,成為趙俁耳目,防止權力被官僚集團壟斷,它又可以與皇城司相互制衡,避免單一機構權力過大。
由于皇城司和東廠可以繞過繁瑣的司法流程,快速響應趙俁的指令,這使得,在這次整治貪官污吏的過程中,出現的幾次問題,由皇城司和東廠出手,全都減少了官僚體系的推諉扯皮,高效又妥善地將問題全部處理掉,充分又快速地執行了趙俁這個皇帝的意志,確保了整治貪腐和整治怠政得以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