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深吸了一口氣,也進入東暖殿。
一進來,李清照就看見,鄭顯肅正端坐在軟榻之上,她面容溫婉、笑容和藹可親,她的身旁擺放著一盞精致的銅鶴燈,燈芯輕搖,灑下柔和而溫暖的光芒,為這略顯莊重的場合添上了一抹溫馨。
見李清照進來,鄭顯肅輕輕抬手,示意她上前。
李清照緩緩前行,行至離鄭顯肅不過三步之處,福身行禮,聲音清越如泉:“奴家李氏,參見皇后娘娘。”
鄭顯肅微微一笑,那笑容溫婉中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免禮平身,本宮雖久居深宮,亦聽過你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今日得見,果真是氣質非凡,不負‘才女’之名。”
李清照謙虛道:“娘娘過譽,奴家不過略通文墨,哪有才名可言,皆外人胡亂吹捧耳。”
鄭顯肅輕輕擺手示意李清照坐下,說道:“你不必過謙,你的詞作,意境清新,情感細膩,筆力獨到,不論是《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還是《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皆是曠世佳作,你之才獨樹一幟,不輸前人。”
李清照還想謙虛,鄭顯肅伸手阻止她道:“你既有此才,便該當仁不讓也。”
也不等李清照再說話,鄭顯肅語氣一轉:“陛下新近登基,后宮諸眷未繁,難呈昌盛之象。為綿延皇嗣,振宮闈之輝,當選納淑女,以增其數。此次宮闈科舉旨在為官家選治理后宮人才,亦為充實后宮,以促繁榮。你雖整體名次不佳,卻在詩詞一項驚才絕艷,本宮甚喜,料官家亦愛你之文采……”
李清照越聽越不對勁,她趕緊阻止鄭顯肅說下去:“娘娘誤矣,此間另有隱情……”
接著,李清照就把她只是來玩的不是來參加趙俁的妃嬪選拔一事原原本本地跟鄭顯肅說了。
鄭顯肅聽得眉頭直皺,她心想:蘇軾、蘇轍做事也太不靠譜了,李清照不愿意進宮,你們把她送進來干什么?難道真是讓她來玩的?
話說,一眾宰執也不全都是舉薦自家的女兒,他們中的不少,像蘇軾、蘇轍、李清臣、張商英、許將,舉薦的是他們的親朋好友家的女兒。
那些舉薦自家女兒的宰執,一來是,自家的女兒才貌雙全,拿得出手;二來是,他們吃相難看,想借此機會跟趙俁進一步綁定,以期保住自己的權柄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退一步說,跟趙俁有了這層親戚關系,哪怕最后他們政治斗爭失敗了,也不至于落得太慘淡的下場。
而那些沒舉薦自家女兒的,也不是他們清高不屑于用聯姻的手段跟趙俁綁定,而多是其家沒有合適的女兒只能將這個好機會讓給別人家,或者是他們能找到更才貌雙全的女子。
就連因身體不好準備致仕的許將,都將他族中最才貌雙全的族女送來參加宮闈科舉。
可以說,就沒有宰執不重視此事的。
只有蘇軾和蘇轍送來的李清照,相貌最一般不說,還根本就沒想過留下來。
‘這事讓蘇軾和蘇轍給辦的,叫什么事啊?’
要不是蘇軾和蘇轍送來的晁敏才色都是上上之選,而且很愿意留下來,鄭顯肅都會懷疑蘇軾和蘇轍這是又犯了清高的老毛病。
李清照不愿意留下,鄭顯肅還能說什么?
再者,李清照的父親李恪非只是一個七品小官,她母親倒是元豐宰相王珪的長女,可早已經在她兩歲時就死了,這樣的李清照,雖然也是生于世家,卻不夠資格讓一位皇后用手段挽留。
所以,鄭顯肅便恩準李清照離開,她對付另外十一個女子的手段,自然也就沒用在李清照身上。
李清照從東暖殿出來,就準備去西暖殿跟其她人匯合。
不想,卻有宮女攔住了李清照,示意李清照直接跟她離開皇宮即可。
這時,李清照才反應過來,敢情除了她以外,其她十一個前來參加宮闈科舉的女子,竟然全都留下成為趙俁的妃嬪了。
‘不想皇家也這般現實,只因我不愿留下,竟連飯都不教我吃一口!’
李清照餓著肚子跟在那個宮女的身后離開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