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葉詩韻的指揮下,吳氏很輕易地就用產鉗夾住了胎兒的頭,然后穩準狠地往外拉。
不多時,眾人就能看見胎兒的頭了。
只是,這個胎兒實在太大了,而茯苓的骨盆又有點窄,以至于,哪怕用上產鉗,也無法將胎兒拉出來。
見此,李琳在葉詩韻耳邊問:“這怎么辦?難道要給茯苓做剖腹產手術?”
葉詩韻一翻白眼,沒有傳遞器械、托住臟器等先進的醫療器材,關鍵,沒有一群訓練有素的醫護人員,就敢想做剖腹產手術,這跟謀殺茯苓有什么區別?
葉詩韻沒理會李琳,而是鎮定自若地吩咐:“去找御醫要麻醉散,將我帶來的棉花放進御酒中備用,找個膽大、針線活好的宮人過來,再找些腸線過來,快!”
聽見葉詩韻的吩咐,李琳一臉震驚:“你還真要給茯苓做剖腹產手術啊?”
葉詩韻小聲說道:“做什么剖腹產手術啊,側切就夠用了。”
孕都沒懷過的李琳問:“什么是側切?”
葉詩韻說:“側切手術是在分娩過程中為了擴大產婦的產道出口,幫助胎兒順利娩出而采取的一種手術方法……”
在葉詩韻給李琳講解側切手術的原理之際,葉詩韻要的人和東西陸續到位。
這個時期已經有了一定的麻醉技術,例如使用曼陀羅花進行麻醉,這與后世的麻醉藥物相比雖然效果有限,但在緊急情況下也是能起到一些作用的。
而且,有一位御醫會配一種效果比較好的麻醉散,據說這麻醉散是華佗傳下來的,其效果肯定比曼陀羅花強得多。
而消炎方面,這個時期的中藥,如黃連、黃芩、金銀花等,也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盡管效果不如后世的抗生素,但仍可用于術后抗感染。
將一切準備完畢,葉詩韻邊用麻醉散給茯苓麻醉,邊對茯苓說:“相信我,我定會教你母子平安。”
茯苓點了點頭。
做好一切準備,葉詩韻拿起醫用剪刀。
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葉詩韻拿醫用剪刀的手,一直抖個不停,根本不受她控制。天可憐見,她只是知道點理論基礎,哪里真會做手術?
見葉詩韻的手抖成這樣,根本就不可能給茯苓做側切手術,李琳把醫用剪刀拿過來,問道:“怎么做?”
在李琳看來,反正葉詩韻也沒做過手術,那誰做不一樣?說不定,由對刀更了解的她來做,反而更好。
只會動嘴的葉詩韻,見李琳把這個關鍵的任務接過去,心下一松,她趕緊邊給李琳指出位置,邊說:“在此處做一個斜形切口,長度一寸多些。”
李琳聽言,穩準狠地在葉詩韻所說的位置來了一剪刀。
一旁的吳氏,心領神會,用產鉗一拉,就把胎兒從茯苓的體內拉了出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