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朕的皇子……”
趙俁低聲呢喃,眼中閃爍著溫柔的光芒。
隨后,趙俁親自給自己的這個兒子起名為“趙衍”。
“衍”字,形從水從行,本指水流順河道匯于海,引申指蔓延、擴展。
趙俁希望,趙衍的誕生,能開個好頭,讓自己有更多的子嗣,讓自己將來不必為繼承人的事操心。
葉詩韻等人給茯苓做完縫合,一眾使應便很殷勤地將茯苓轉移到了她的新住處——一座單獨的小院,趙俁剛賞賜給茯苓的。
如果是在趙煦那一朝,給皇帝生下兒子,不說能當上皇后,也至少能當上貴妃。
就算是在趙俁這一朝,茯苓給趙俁生下了趙俁的庶長子,也肯定飛黃騰達了。
這座小院,還只是茯苓獲得的第一樣賞賜。
很快,趙俁便親自過去探望茯苓,并破天荒地抱著茯苓聊了一個多時辰。
在這次聊天的過程中,趙俁表示想封賞茯苓的家人,可不成想,茯苓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誰。
趙俁只能作罷,改為對茯苓個人進行了封賞。
接著,鄭顯肅履行她的承諾,將茯苓收為養女,讓茯苓在后宮中有了充分的保證。
術后第二天,茯苓便發高燒。
葉詩韻用金銀花煎的中藥給茯苓內服,將蒲公英搗爛給茯苓外敷,又找來了御醫給茯苓針灸,調節氣血運行,疏通經絡,調和陰陽。
這么一通搗鼓過后,別說,還真讓茯苓有驚無險地挺過了這關。
李琳和葉詩韻一戰成名,在后宮中的地位直線飆升,甚至就連鄭顯肅都對她們很親熱,還代茯苓送給了她們不少謝禮。
……
宋太祖、宋太宗時期,在制度上還留有五代亂世時期武人政治的遺風,且二者在登基前,便都擁有了自己的政治勢力,登上帝位后再憑借強勢作風與權謀手段,自然能在朝堂上貫徹自己的意志。
但是到了宋真宗時期,皇帝的性格不如前兩任強勢,又經過趙匡胤時期就開始發展的崇文抑武,文人在政治上的話語權自然就大大增加了。
于是皇帝在對待士大夫的態度上越來越謙和禮敬,變相地也在表面上構成了皇權與相權共治天下的新秩序。
后來,隨著文官制度的成熟,皇權與相權的分工也逐漸常態化。
到了宋仁宗時期,又強化了言官的權重。
皇權,相權,諫權相互制衡。
這一方面讓政治更加清明,另一方面也確確實實地限制了皇權的欲望。
等到宋真宗和宋仁宗父子去世,皇位傳承到宋英宗和宋神宗時,這二位皇帝卻不甘于自己的皇權被制衡。
所以,他們倆上位以后,一個搞濮議之爭分裂宰輔與天下士人的關系,一個支持王安石變法,使得士大夫分裂成了新黨與舊黨。
經過多年的政治積累,宋神宗又罷免了王安石的相位,實現了自己的皇權回收。
到了趙煦時期,因為變法而產生的新舊黨爭更趨于白熱化,士大夫內部繼續斗得兩敗具傷。
如此一來,相權和諫權依然在衰弱,皇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