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中元年八月末,去西北浴血奮戰了五個多月的神機左軍,返回東京汴梁城休整。
趙俁親臨景龍門,觀看奏凱儀式。
景龍門位于皇城角寶箓宮的前面。每年元宵節,這里都是華燈齊放,絢爛璀璨,前來觀燈的市民絡繹不絕,熙熙攘攘。
這次的歡迎儀式,場面搞得很宏大。鳴鼓吹笙,禁衛的各支軍隊整齊地站立在兩旁,迎接神機左軍入城。
神機左軍這次太給趙俁長臉了,可以說是打遍青唐無敵手。
這不僅大大地震懾了敵人,甚至讓西軍都意識到,趙俁手上還有比他們更強大、更善戰的軍隊,讓他們能收斂一下桀驁不馴。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跟神機左軍一塊上戰場的,還有趙俁的親衛金槍班和御龍弓箭直。
這兩支軍隊表現得也很不錯。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兩支軍隊,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跟神機左軍打順風仗,還看不出其真實的戰力。
但不管怎么說,這些衙內,也算是真的上過了戰場,見過血,殺過人,至少不會出現,皇帝出門逛街,遭一個廚子刺殺,身旁百余個護衛竟在旁邊干看著的千古明場面,也應該不會出現,啼笑皆非的真理教大起義,二百教徒攻入紫禁城,屠殺一百名大內高手的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趙俁連升七級的人中,有兩個是金槍班和御龍弓箭直的,他們一個叫何慶彥,另一個叫陳克禮。
根據前線送來的奏章,以及神機左軍的一眾監軍所秘奏,每次殺敵,何慶彥和陳克禮都沖鋒在前,他們還一個有先登、一個有斬將的奇功。
還有就是,靖康之恥發生時,守城宋軍中,有兩名統制官不肯棄城而逃,奮勇殺敵,拼死搏戰,最后為國捐軀,犧牲于城墻之上。他們一個叫何慶彥,一個叫陳克禮。當時守衛京城四壁的官員將領很多,能在最關鍵時刻以死報國者,僅此二人。
趙俁也不知道,自己侍衛當中的這兩個小年輕是不是那兩個能在最關鍵時刻以死報國的英雄,但只憑他們作為自己的親衛,在外面有先登和斬將的奇功,就是給自己漲臉了。
所以,趙俁給何慶彥和陳克禮各連升七級,讓他們成為自己的親軍頭領,彰顯自己對那些立功之人不吝升賞。
很快,神機左軍的將士們,便身著綿甲,肩扛旌旗、虎蹲炮,腰別轟天雷,跨刀背弩,步伐鏗鏘有力,宛如鋼鐵洪流,緩緩穿過景龍門。
陽光灑在他們堅毅的臉龐上,映照著每一雙充滿榮耀與自豪的眼睛。
他們走過之處,一股肅殺之氣席卷而來,讓兩旁的禁衛,不敢與他們直視。
趙俁站在高臺上,看著這支經戰火淬煉過的強軍,越看越滿意。
趙俁身邊,喬裝成宦官的李琳,看得更滿意。她準備,等趙俁手頭再寬裕點時,就進言,讓趙俁再練三支這樣的神機軍,到時候組成神機前軍、神機后軍、神機左軍、神機右軍、神機中軍。
有五支這樣的軍隊,趙俁不說能橫掃這個世界,但也應該能掌握不用怕任何勢力的武力了。
張叔夜和何灌以及他們統帥的神機右軍也在迎接的行列。
見神機左軍如此風光,神機右軍是既羨慕,又感到壓力山大。生怕他們上了戰場以后,表現得不如神機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