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看趙俁因鄭顯肅生下趙婉萱給出的升賞,只看趙俁給趙婉萱起名所花的心思,就不難看出,趙俁絲毫都沒有因為鄭顯肅生了女兒沒生出兒子,就對鄭顯肅產生冷淡與疏遠。
相反,明眼人全都看出來了,趙俁在第一時間就開啟了對鄭顯肅的保護模式,“警告”所有人都不要挑戰鄭顯肅的權威。
隨后,趙俁來探望有些失落的鄭顯肅,對她說:“我才十七,你年紀亦不大,你我來日方長,如果你一直無子,即便你五十歲,朕亦會教你侍寢。”
鄭顯肅聽言,笑著笑著就哭了,她趴在趙俁的懷中,輕聲說道:“謝官家!”
《禮記》中記載“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御,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
基于此,皇家禮儀中有明確的規定,五十歲以上的妃嬪就不允許侍寢了。
這一規定主要基于四方面的考慮:
一是五十歲以上的妃嬪身體機能退化,生育能力下降,皇帝讓妃嬪侍寢的重要目的是繁衍子嗣,讓高齡妃嬪侍寢,會減少年輕妃嬪的侍寢機會,不利于皇帝開枝散葉。
二是為了平衡后宮關系,避免皇帝因留戀舊情只寵幸年長妃嬪而冷落年輕妃嬪,引發后宮爭斗。
三是,保護上了年紀的妃嬪的生命安全。要知道即便是到了現代社會,高齡產婦可能面臨的危險都遠超人們想象,更不要說在古代醫療條件極其簡陋的環境下。
四是,皇帝如果寵愛某一個妃嬪過久,甚至上了年紀,依舊對這個妃嬪十分信任,難免會出現后宮干政的情況。
在這一點上,武則天便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不是李治的過度寵信,武則天怎么可能有干政的機會?又怎么可能謀朝篡位?
因此,后世的大多數帝王,為了防止同樣的情況發生,無論多么寵愛某一妃嬪,都會盡量避免一直持續不斷地將心思花在她的身上。
如果皇帝真的難以割舍,別說皇宮內部的眾人不答應,即便大臣們也會委婉地勸說:既然陛下這么喜歡你的妃嬪,那不如將皇位傳給太子,這樣不就有足夠的時間和你的妃嬪共同生活?
如此一來,皇上就必須在愛情和事業這兩件事情上做出選擇。
所以皇室才有五十歲以上的妃嬪不許再侍寢了的規定。
不過,一般來說,這個規定就是多余的。
還五十歲,四十歲的妃嬪,甚至三十多歲的妃嬪,絕大多數就已經沒有侍寢的機會了。
以歷史上的鄭顯肅為例:歷史上,她三十一歲以后,就再也沒有過生育的記載了,以此推斷,她超過了三十歲,趙佶就沒再碰過她了。
這也正常。
畢竟,男人永遠喜歡十八歲的。
而女人雖然不能永遠十八歲,但皇帝永遠都不缺十八歲的女人。
這也就難怪,鄭顯肅嘴上謝趙俁,心里實際上并不相信趙俁做出的承諾。她在皇宮中長大,哪能不知道,絕大多數的女人,好時光其實只到三十歲,五十歲?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過,趙俁能說出來這話,就已經讓鄭顯肅很開心了。
而且,說老實話,鄭顯肅也不相信她到三十歲歲時還生不出兒子來。
要真是這樣,那可能就是天意了。
她是不會逆天而行的……
……
探望過鄭顯肅,五女便回到了李琳的住處。
經過上次的內訌,袁傾城雖然原諒了張純,但卻再也不去張純的住處了,與張純始終保持著表面上的和睦。
如此一來,五女再有聚會,就只能來李琳的宮中。
一進入密室,張純就不裝了,她眉飛色舞地說:“沒想到,趙俁接連生兒子的節奏,竟然讓鄭皇后給打斷了,嘖嘖,這還真是,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
葉詩韻很看不慣張純這幅嘴臉,所以她忍不住懟道:“你還是多關心關心你自己吧,鄭皇后好歹生下了長公主,趙俁又各種安慰她,你呢,都浪費趙俁多少龍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