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城農書》涵蓋了從農田規劃、耕種、施肥、灌溉到農作物收獲、加工等各個環節,在土壤改良、肥料使用、土法農藥等方面提出了許多這個時代還沒有的“獨到”見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農業技術體系能兼論南北農業技術,再者其對土地利用方式和農田水利敘述頗詳,并廣泛介紹各種農具(包括麻曉嬌研發的各種先進農具),絕對是一部對整個農業進行系統性總結、集古今中外農業科學之大成的著作。
看得出來,袁傾城的野心不小,她這是想融合古今編出來一部農業圣經。
就事論事來說,從內容上來看,在這個時代,《傾城農書》真的能被稱為是農業圣經。
當然,袁傾城提出來的一些東西,目前還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
就比如袁傾城提出的沼氣池。
沒有壓力表,沼氣池絕對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東西,如果硬搞,肯定會死人。
但話又說回來,也不能小覷古人的智慧,既然有人提出來了,并且能證明是可行的,如果有需求的話,肯定會有人去不斷研發改進。
那沼氣池在這個時代有需求嗎?
何止是有,簡直太有需求了。
要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柴排在第一位,可不是因為這么讀順口,而是因為,柴在這個時代,不只是必須品,更是奢侈品,昂貴的奢侈品。
《漢書》中有明確的記載,漢代平民全年收入的60%用來買柴燒飯,遇到災年,直接賣兒賣女來換柴火。
而這個時期的汴梁城,擁有上百萬人口,一天得燒上百萬斤的柴。
就這,還只是春天、夏天、秋天的量,到了冬天取暖時,還得加量。
迫不得已,朝廷只能下令,誰敢亂砍樹,牢底坐穿,因為開封周邊的樹早都被人砍光了,連軍隊都偷老百姓的桑樹當柴燒。
所以,在開封城中,一擔柴都能賣到半擔米的天價。
被逼無奈,這個時代的人開始挖媒燒。
可煤太貴了,以至于只有達官貴胄、士紳望族、豪門大戶之家才能用得起,平民百姓只能另想辦法。
也就是,北方老農燒秸稈、麥稈、豆殼,燒完直接變肥料;而南方人則撿垃圾、撿枯枝爛葉當柴燒;西北人燒牛糞,曬干疊成糞餅墻,很是壯觀。
總之,只要是能點著的,就沒有這個時代的人不燒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代的人,過冬,就跟渡劫差不多。
冬天一來,人,尤其是窮人,一片一片的凍死。
由此不難看出,只要搞出來沼氣池,肯定有市場。
最多不過就是在事故中不斷總結和前行,人類不一直都是這么進步的嗎?
趙俁先讓人將《傾城農書》刊印了一千套,然后將許將找來,讓他將《傾城農書》推廣出去。
許將拿回去研究了七日,回來了之后,對《傾城農書》大贊特贊,稱《傾城農書》遠勝《氾勝之書》和《齊民要術》,將此書推廣出去,必定能造福無數。
但許將還是提出了一個小建議,那就是能不能請袁傾城給《傾城農書》改個名?
這主要是因為許將擔心,有人接受不了《傾城農書》是一個女人創作出來的,進而抵制這本好書。
許將的擔心有沒有道理?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