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謹慎行事,王厚依舊將軍隊分成三路,沿著宗水南北的要道相互交替前進。為的便是隨時警惕吐蕃軍來襲。
十二月初九,宋軍會師于宗高城附近。
而溪賒羅撒也同樣帶著最后的吐蕃大軍,前來作盡可能的抵抗。
吐蕃軍號稱有六十萬。
但任誰都知道,這個數字存在著巨大的夸張。
實際上,吐蕃軍的人數大概在五六萬上下。他們全都是不甘心被趙宋王朝剿滅的吐蕃貴族、豪酋勢力。
這是一支絕對反對趙宋王朝的抵抗力量。
而溪賒羅撒這位青唐吐蕃的末代贊普,雖然是在危局中得到的擁立,但他的勇氣已然超過了瞎征、隴拶等多位贊普,直至這最后一刻,仍然愿意挺身而出,抗擊宋軍。
宋軍這邊。
開戰之初,王厚就按照朝廷的指示,下了格殺令,即對吐蕃軍的所有不肯立即投降的貴族和豪酋及其家人格殺勿論。
王厚又特意跟宋軍中的番人說,此戰如果宋軍戰敗,那么朝廷賞賜給他們及他們家人的土地有可能就會被青唐的貴族和豪酋給奪去。
宋軍中的番人,大多數是奴隸,小部分是平民,他們無一例外全都是在趙宋王朝收復青唐吐蕃的過程中獲得好處的人,哪能愿意這煮熟的鴨子飛了?
所以,宋軍中的番人爆發了強大的戰意,發誓要殺光那些青唐貴族和豪酋。
王厚其人固然謹慎穩重,謀定后動,但每遇惡戰,卻從來都是迎難而上,不懼半分。
孫子兵法中所言的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震雷,說得便是王厚這般的統帥。
此戰,依照慣例,依舊是由精銳中的精銳,也就是神機右軍打前鋒。
在宋吐兩軍對峙了多時之后,率先發起總攻的仍是吐蕃軍。
只見,年輕的溪賒羅撒親率數十騎親衛軍登上北上高坡,在確定了王厚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宋軍的中軍后,立即調動吐蕃軍猛攻宋軍的中軍。
卻不料,宋軍的中軍,是超過這個時代的神機右軍。
神機右軍以射程超過弓箭的虎蹲炮和神臂弓打退了吐蕃軍的一波又一波攻擊。
少量吐蕃軍仗著神勇沖到宋軍的陣前,也被神機軍用轟天雷炸死、炸散、人仰馬翻。
與此同時,王厚已然分出了千余騎兵在宋軍大將趙隆的指揮下繞至山坡之上背擊吐蕃軍。
在一番前后夾擊之下,吐蕃軍的第一輪進攻由是潰敗。
高永年和王贍那邊在聽得中軍戰鼓聲起后,按照事先布置的作戰方案發起進攻。
吐蕃軍不敵高永年和王贍兵鋒,稍稍退卻。
不多時,宋軍大將張誡,則在王厚的調遣下,率騎兵渡過河水,乘著溪賒羅撒不在,奇襲了吐蕃軍的中軍大帳,一舉繳獲了溪賒羅撒留在軍中的黃蓋與大旗,吐蕃軍為之氣奪。
而恰在這宋軍形勢一片大好之際,自東南處刮起了暴風。
風沙席卷的方向正是吐蕃軍。
如此,吐蕃軍盡失天時地利人和,完全潰敗。
兩軍自辰時戰至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