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趙俁和章惇商量了一番,覺得還是得讓能文能武、心黑手毒、擁有宰相之才的呂恵卿去坐鎮,才穩妥。
章惇將呂恵卿找來,跟呂恵卿說,他和趙俁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間滅掉西夏,希望呂恵卿能去熙河路主持大局,獲取這個注定能載入史冊的大功,并承諾,等滅掉西夏之后,就調他回來繼續擔任宰執。
呂恵卿今年六十八了,真是不年輕了。好在,趙俁和張純知道他壽命長,再活十年不成問題。
老實說,如果有更合適的人選,趙俁肯定不能讓呂恵卿再去邊疆吃苦。
這么說吧,雖然因之前呂惠卿是依靠王安石的信任一路走到副宰相之位,而王安石離任后他卻又極力打擊王安石,甚至拿出和王安石的私信來詆毀王安石,王安石退處金陵后,也深悔錯信了呂惠卿。所以后來無論是章惇、曾布、蔡京中的誰當政,都會因為厭惡害怕其品性而不敢引其入朝,但在只看能力不看人品的趙俁看來,呂恵卿真是不錯,比趙宋王朝的絕大多數大臣強多了。
這也是,為什么趙俁,先是把呂惠卿調來擔任宰執,又同意讓呂恵卿去掌管最為重要的熙河路的原因。
至少,在趙俁看來,呂恵卿肯定比歷史上掌管熙河路的童貫靠譜。鑒于童貫在歷史上的表現,他不是不可以用,但絕對不能把寶全都押在他身上。
呂恵卿能感受到趙俁對他的器重,他也愿意將西夏給收復回來。
所以,呂恵卿一點都沒爭爭講講,就領命了。
隨后,趙俁封呂恵卿為少傅,開府儀同三司,任熙河路經略安撫使,王厚升為正四品節度觀察留后,擔任隴右都護,童貫、王贍、種樸、高永年等將皆得升賞,在呂恵卿手下聽命行事……
……
建中二年正月十三日,向太后去世,享年五十六歲。
臨終之前,向太后希望趙俁能將范仲淹的第三子、宰相范純仁之弟、保守派大臣范純禮調來擔任宰執,還希望趙俁能善待可憐的孟相。
趙俁一一應允。
向太后死后,趙俁加封向太后的兄弟向宗良、向宗回,使二人皆位開府儀同三司,封郡王,而自向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這是非常之殊榮。
趙俁還履行了自己當年的承諾,將向太后宮里的人全都收編了。
同時,趙俁又納了兩名向氏女進后宮,以保向家榮華富貴。
做完這一切,趙俁也算是報答了向太后幫自己拿到了皇位。
一個月后,遼道宗耶律洪基駕崩。
一個時代落幕了。
很快,天祚帝耶律延禧登基。
至此,宋、遼、西夏全都完成了君主換代。
趙俁君臣也在此時正式定下了收復西夏的戰略戰策。
為此,趙俁決定更改年號。
最終,在張純的建議下,趙俁改年號為“洪武”,寓意“洪大的武功”,彰顯了他開疆拓土、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一個新的時代就此拉開了帷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