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趁著宋將張誡所部的宋軍正自蓋朱城歸還斫龍口,突然就遭到了三萬夏軍的伏擊。
混戰之下,趙宋王朝的大將麻永宗與鄒勝二人先后戰死,幸得張誡作戰勇猛,憑借中軍部隊絕地反擊,才得以殺退了敵軍。
此次事件,開啟了宋軍和夏軍在西線的激烈交鋒。
在呂恵卿、王厚等人的指揮下,宋軍竭盡全力與夏軍斡旋,以至于,西夏此次出動了十幾萬大軍,仍舊無法在隴右都護府占到一絲一毫的便宜。
而西線這邊宋夏混敵激烈,不想卻讓東線的一個人占了便宜。
此人正是鎮守鄜延路的知延安府陶節夫。
陶節夫趁著夏軍防御由章楶親自鎮守的涇源路,又派大軍與隴右都護府交戰之時,突發奇兵,一舉在橫山一帶接連占領了石堡寨、御謀山城以及羅兀城三處據點,并同時在這三處位置都進筑了防御工事完備的堡寨。
這石堡寨本是西夏邊關重鎮龍州城,藏有大量的糧草,其位置也更靠近黨項李氏的發家地宥州,不論是戰略價值還是政治意義都極其重要,如今突然被宋軍占據,西夏人直呼:“漢家直取我金窟窩!”
西夏立即從天都山調大軍前來奪取石堡寨。
奈何,陶節夫事先準備充分,不但將堡寨修筑地極為堅固,還派出大將劉安、杜大忠等人反擊,成功擊退了夏軍。
而章楶更是瞅準了西夏調兵鄜延路的時機,派大將折可適深入西夏靈州川一帶大敗夏軍,斬獲敵首五百余級,掠奪牛羊七萬多,收獲頗豐。
這一戰,宋軍一度進軍到了靈州城下。
按照章楶制定的計劃,是想要乘著西夏主力被分散到了隴右都護府和鄜延路的時機,聯合環慶路的兵馬乘虛而入,拿下西夏重鎮靈州城的。
不想,折可適率領的涇原軍擊潰了西夏守軍,但環慶路的兵馬卻放了折可適的鴿子,導致涇源軍的孤軍深入。
折可適無奈之下,只得撤軍而還。
撤退時,折可適親自留下斷后,果然遇到了夏軍的追擊。
一通激戰之下,宋軍又大獲全勝,雖然只得五百首級,卻俘虜斬了數千人,而且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夏軍的小首領。
從宋仁宗一朝到趙俁這一朝修筑了近百年的千里堡寨戰線充分發揮了作用,以至于,即使夏軍能全民皆兵,連年入寇,也要被宋軍的這東西線輪流進攻搞得顧此失彼。
此戰過后,趙俁召折可適進京赴闕。
趙俁問折可適:“愛卿既已到靈州城下,為何不一舉奪取靈州?”
折可適答:“得之易,守之難,當先侵弱其它,待我藩籬既固,然后可圖。”
折可適的意思是,以他當時所統帥的兵力,即使拿下了靈州,也肯定守不住,只有先剪除靈州周邊的防御據點,再強化我方的實力后,才可以穩妥地拿下靈州。
趙俁聽完,感覺折可適表現得太好、也太穩了,不愧是趙宋王朝目前數一數二的大將,要是歷史上趙佶收復燕云十六州時,由折可適擔任統帥,而不是由劉延慶擔任統帥,結果肯定不一樣。
趙俁將折可適升任為節度觀察留后,還把自己騎的一匹寶馬良駒賞賜給了折可適,讓他再接再礪,并說,等他下次再立大功,自己就升他為節度使。
折可適感激涕零,發誓一定報效皇恩!!!
當初,平夏城之戰,看郭成和折可適所立之功,真的很難說,誰更大一些。
后來,章楶要為二人報功時,問他們誰該當首功?
兩人都推薦對方,可見君子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