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陶節夫一直守在一邊,等著發起這第二波攻勢。
昔年,宋神宗一朝時,不管是由韓絳、種諤所主導的羅兀城之戰,還是由徐禧負責的永樂城之戰,全都是為了控制住銀州城所開展的戰役。
但這銀州城畢竟身處西夏腹地,守備森嚴,所以即便到了趙煦一朝時,如呂恵卿那般能征善戰,也始終沒有踏出這攻略銀州的關鍵一步。
而如今到了趙俁這一朝,卻不一樣了。
比之當時的呂恵卿,陶節夫又進取了羅兀城,與銀州的距離只剩一線之隔。
陶節夫當即下令出兵,奪取銀州城。
當時,鄜延路的屬吏表示了懷疑。因為礙于此時的情報迷霧,延安府雖偵得夏軍有大軍出動,但并不知道是去涇原路,大部分人仍懷疑夏軍是去河東。
而夏軍若是去攻打麟州與府州,也就是去攻打折家軍的地盤,那么來回時間不過十天而已。
以這么短的時間進筑銀州城實在太過冒險了。
但陶節夫卻并不為所動,而是底氣十足地言道:“吾計之熟矣!夏人必西趨涇原。諸君不我從,我當以二子與士卒同死生!”
因為陶節夫的堅持,終于有老將耿端彥挺身而出,率領鄜延路的軍隊直撲銀州城。
而陶節夫的膝下二子同樣也毅然前往。
只用了五天時間,鄜延路宋軍便擊潰了一萬余西夏守軍,成功奪取了銀州城。
而夏軍的主力果然如陶節夫所料,跑去了涇原路和環慶路中間的蕭關。
等到夏軍的主力回來救援時,銀州城早已在數月的修繕下工事完備,夏軍徹底失去了戰機。
這耿端彥雖然名聲不顯,卻是自宋神宗時期便奮戰在宋夏第一線的勇將。
二十多年前的元豐時期,他曾隨趙卨鎮守環慶路,并率領四千甲士大戰夏軍于賀羅平,取得了大勝。
此一戰,宋軍俘獲牛羊老弱三萬余,戰馬七百,生擒一名西夏宗室大將,可謂戰功彪炳。
如今,耿端彥又追隨陶節夫完成了這深入橫山進筑銀州的事業,也算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了。
此戰是發生在前不久的,趙俁已經將所有立功之人全都大賞了,像陶節夫父子三人全都連升三級、耿端彥升為防御使。
而張純看到的請賞奏章,卻不是這些人的,而是一員小將的。
這員小將,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低級小將,無足輕重,不值一提。
可張純看到這員小將的名字了之后,竟然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張純之所以如此失態,只因為這員小將的名字叫:韓世忠!!!
沒錯。
在銀州之戰時,歷史上的南宋中興四將之一的韓世忠嶄露了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