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麻曉嬌發明的一系列先進工具、農具的推廣,隨著朝廷的大力救濟,也隨著安定下來的百姓在田間辛勤勞作。
加上今年老天也成全。
田野間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稻谷搖曳,麥浪滾滾,綠意盎然。
曾布一路走過來,看到的都是,百姓在耕耘著希望,收獲著幸福,與幾年前的凄慘之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兩河流域已然恢復了一些生機。’
‘若是今年豐收,兩岸的百姓應該就能緩過來了。’
通過走訪,曾布還得知,唐恪治理黃河,干得還不錯。他雖然沒有完全杜絕洪澇,但通過疏導和泄洪等方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黃河帶來的危害。
‘如此治理十年,或將徹底治好黃河……’
曾布沒有立即前去陜西,而是先去了河東。
趙宋王朝北方的軍事防御體系,主要由河北和河東兩個防區組成。
河北先不去說,因為它與收復西夏沒多大關系。
先只說可以成為陜西的后備力量的河東。
河東即后世的山西,這里山河表里,關險重重,易守難攻。
河東地區的農業還較為發達,是重要的糧食產區,能夠為西北六路的駐軍提供糧食等物資補給。同時,當地豐富的鐵礦、煤礦等資源,為兵器制造和軍事防御設施建設提供了原料,保障了西北六路軍隊的裝備供應。
河東地處趙宋王朝北部邊陲,與遼、西夏等政權相鄰,是趙宋王朝防御北方政權的前沿陣地。其北部的雁門關等關隘是抵御遼軍和西夏軍的關鍵防線,能有效阻止敵軍大規模南侵,從而分擔了西北六路在防御北方政權方面的壓力,使其能更專注于應對西夏在西北方向的威脅。
河東地區還設有麟府路軍馬司,與西北六路的經略安撫司共同構成了北宋的西北防御體系。在軍事行動中,河東與西北六路可以相互策應、協同作戰,提高整個西北防線的防御能力和作戰效能。例如,在對西夏的作戰中,河東的軍隊可以從側翼出擊,配合西北六路的軍隊對西夏形成包圍之勢。
順便說一句,坐鎮河東的大將,名叫“張蘊”,此人能征善戰不說,跟趙俁還頗有淵源,甚至趙俁都得喊他一聲“岳父”。
——張蘊在機緣巧合之下,娶了當今皇后鄭顯肅的母親當繼室。
因為有這層關系,趙俁曾想過將張蘊調到中央跟郭成一塊負責禁軍的,還準備大力升賞張蘊,可張蘊卻說什么都不干,堅稱“無功不受祿”,并表示愿意一直為趙俁、為趙宋王朝鎮守河東。
曾布來到河東以后,在太原城聽取了河東路經略安撫使兼知太原府曾肇和張蘊的情況匯報。
曾肇是曾布的親弟弟,因為趙俁要收復西夏,還要防御遼國屆時干涉趙宋王朝收復西夏一戰,特意將文武雙全的曾肇調到河東來鎮守。
曾肇到了河東以后,積極備戰,如今河東的戰備情況很不錯,甚至比趙俁君臣想象的還好。
這讓曾布很欣慰。
聽完曾肇的匯報,曾布又親自去查看了一下軍糧倉庫和軍械庫,確定情況確實如曾肇所說的。
接著,曾布跟張蘊去看了看河東的各支軍隊,在張蘊的主持下,都還算訓練有素。
之后,曾布去看了解鹽。
在趙煦一朝時,因為自然災害,解池受損,給趙宋王朝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了恢復解鹽生產,趙俁君臣調整鹽法(官榷與通商交替)、優化運輸(鹽鈔制、入中糧草)、恢復生產(修復解池、引入海鹽)以及打擊私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