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多的恢復,解鹽總算是恢復了一些生產力。
最后,曾布告訴曾肇和張蘊,朝廷要收復西夏了,到時,誰那里出錯,肯定嚴懲不怠,讓他們一定要做好萬全的準備,絕不可以懈怠。
離開河東,曾布去了府州,見了折家當代家主折克行,他又跟折克行說了,朝廷準備收復西夏,讓折家做好大戰的準備。
趙宋王朝對折家一直是羈縻統治,也就是讓其家高度自治麟州和府州。
也正是因為如此,哪怕曾布是趙宋王朝排在第三位的宰執,也不好對折家指手畫腳。
不過話又說回來,折家這些年始終都沒在大事上掉過鏈子,也一直都很服從趙宋王朝的調遣,始終奮斗在抗擊遼國和西夏的第一線,無數族人為保家衛國戰死,這才能一直享受這樣的殊榮。
離開府州,曾布才進入西北六路。
為了抵御西夏的進攻,趙宋王朝在西北地區設置了六個類似后世軍區的機構——經略安撫司(簡稱“帥司”)。
即:永興軍路經略安撫司,鄜延路經略安撫司,環慶路經略安撫司,秦鳳路經略安撫司,涇原路經略安撫司,熙河路經略安撫司。
這六個經略安撫司的長官,每個都是一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幾軍幾府幾州的權臣。
像永興軍路經略安撫司的長官:就是,帶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知永興軍(京兆府)的頭銜,領京兆、河中二府,陜、同、華、耀、邠、解、虢七州以及清平一軍。其防區面積大致相當于后世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陜西南部的部分地區以及關中地區。
現階段,永興軍路經略安撫司和涇原路經略安撫司都是由章楶直接管轄,他也是西北戰事的最高負責人,趙俁親自任命的陜西、西夏宣撫使。
鄜延路經略安撫司的長官是陶節夫,環慶路經略安撫司的長官是鐘傳,秦鳳路經略安撫司的長官是游師雄,熙河路經略安撫司的長官是呂恵卿。
此四人,都有極為輝煌的戰績,他們和他們手下的大將多年以來一直奮戰在西北戰場的第一線。
值得一提的是,在趙宋王朝的軍隊中,這六個經略安撫司所統轄的部隊被統稱為西北禁軍,又稱“西軍”,這是宋軍的絕對主力。
哪怕將來有一天,趙俁的神機軍和四輔新軍建好了,要想收復西夏,也肯定要以這六路西軍為主,因為他們跟西夏交戰了近百年,對西夏和夏軍知己知彼。
這六路西軍雖然不能說一點問題都沒有,但他們絕對是堪大用的,不然,最近也不能將夏軍打得節節敗退。
但是,戰爭,尤其是這種滅國戰爭,看得可不光是兵馬,更看國力以及前線儲備。
曾布此來,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摸清楚西軍六路的儲備,看夠不夠趙宋王朝發動這場滅國之戰的?
曾布先是到了鄜延路,在延安府聽取了陶節夫的情況匯報,又親自查看了一下鄜延路的軍糧倉庫和軍械庫。
看過之后,曾布臉色很凝重,因為鄜延路一直在對外擴張,戰備情況很不樂觀,甚至比他們想象的還要糟糕。
曾布隨后到了環慶路,在慶陽府聽取了鐘傳的匯報,又親自查看了一下環慶路的軍糧倉庫和軍械庫。
環慶路因為對外戰事少一些,戰備情況能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支撐收復西夏之戰。
其實,趙俁君臣已然意識到了,趙宋王朝連年用兵,西北六路必定空虛。
此前,章楶在奏章里也反復強調了他在陜西前線的所見所聞。
章楶說:陜西許多地方的倉庫已然空虛,經過百般調度,也只得是在物資有急用的時候再從后方勉強補充,若是聽取了那些邊臣及好大喜功者的議論繼續向前進筑堡寨,只擔心邊關戰事永遠無法平息,如此耗費國家財用物資,必然會讓邊境的百姓承受物價升高的苦難,實在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計。
沒錯。
章楶這個西北的最高軍事長官,其實是不贊成收復西夏,至少近期是這樣的。他希望朝廷,操練兵馬,為國理財,整修邊防武備,使趙宋王朝的國力真正得到增強,則四夷必不敢再來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