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曾被戰火蹂躪、風沙侵蝕的土地,如今卻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田野間,金黃的麥浪翻滾,預示著又一年的豐收;各族百姓在田間地頭忙碌著,臉上洋溢著滿足與幸福的笑容。村落中,炊煙裊裊升起,充滿安居之景。
曾布又一路來到了隴右都護府的核心區域——從前的青唐城,現在的西寧城。
這里,街市上商賈云集,來自東西方的貨物琳瑯滿目,交織出一幅幅斑斕的貿易畫卷。駝鈴聲聲,馬蹄陣陣,各國的使節與商旅在此駐足,交流著各自的文化與物產,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座古城中匯聚,共同見證著趙宋王朝的繁榮與開放。
而西寧城的百姓,無論是身著漢服的士人,還是頭戴氈帽的番民,臉上都洋溢著滿足與喜悅。他們或忙于市集的交易,或圍坐于茶館中品茗談天,享受著和平帶來的安寧與富足。孩童們在街巷間嬉戲追逐,歡聲笑語回蕩在古城上空,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
在王厚的陪同下,曾布漫步于西寧城的街頭巷尾,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他對王厚說:“殄吐蕃之貴族豪右,克復隴右都護府。此誠為我大宋辟新版圖,拓土千里;亦令斯土煥新,獲千載難逢之盛機,自此物阜民豐,萬象昭蘇也。”
王厚更是感嘆:
“末將從戎以來,久經鋒鏑。憶往昔,戰火紛紜,未料此生竟得親見此土之變遷。昔日青唐,屢遭兵燹,民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今之西寧,已然迥異。其地處絲路要沖,商旅行人絡繹不絕,市集熙熙攘攘。胡漢雜處,東西文化于此交融,華夷輻輳,百貨駢闐,實乃一方繁華都會。
目睹斯景,深感此乃我大宋昌盛之征,百姓福祉所系。愿我大宋永享太平,此土常保繁華,末將亦當鞠躬盡瘁,以衛家國……”
這一趟西北之行,讓原本對收復西夏猶豫不決的曾布,下定了支持收復西夏的決心。
這也算是統一了收復西夏的思想。
當然,朝中的那些保守的舊黨不算。他們肯定不會支持對外發動戰爭的。
大事處理完了,曾布帶著他從鄜延路就一直帶著的韓世忠以及相關證人、證物前往京兆府,去處理童貫失察之罪。
此前,童貫跟隨王厚一塊收復了青唐地區,因此戰功,趙俁將童貫升為景福殿使、領澧州觀察使,依舊勾當內東門司。
后來,趙俁成立陜西、西夏宣撫司,點名讓童貫擔任宣撫司判官,主要負責處理具體的文書、政務,為宣撫使和副使提供決策參考,參與軍政事務的謀劃和執行,權柄僅次于章楶和呂恵卿,實為宣撫司的三號人物。
而且,因為章楶長期坐鎮涇原路,呂恵卿長期坐鎮熙河路,坐鎮宣撫司的童貫,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宣撫司的最高長官。
由此不難看出,趙俁對童貫,不可謂不重用。
然而,童貫剛走馬上任不久,就出了韓世忠這個紕漏,為之奈何。
此事證據確鑿,童貫就是想辯解,都沒法辯解。
更何況,趙俁這次派曾布親自過來處理此事,那就說明趙俁勢必要追究此事的態度,童貫就是想隱瞞此事,都不可能。
童貫也算硬氣,面對鐵證如山,只說:“是童某眼拙,不想這世間竟真有韓世忠這般少年英雄,尚未及冠,便可勇冠三軍,連立大功,故犯視察之罪,辜負陛下重信,愧對皇恩,甘愿受罰。”
說完,童貫就向著東京汴梁城方向磕了三個頭,然后當眾領了二十軍棍,一聲沒吭。
旋即,曾布代表趙俁,將童貫由從二品的觀察吏降為正四品的防御使;將無品階的韓世忠連升七級,升為正九品的忠訓郎,成為入品的低級武官。
曾布按照趙俁的意思,將此次事件的處理結果,通報三軍,并廣征類似事件,為含冤莫白之人,平反昭雪,以正軍心。
讓曾布沒想到的是,類似之事,在西軍中竟然有很多,像什么英勇之士因出身卑微而被埋沒,功勛卓著卻因無人舉薦而默默無聞,更有甚者,竟因上級貪功冒進,致使勇士含冤受屈,壯志難酬。
總之,在西軍中,沒有背景,沒有人賞識,想要升遷,是很困難的。
曾布將此事如實上報給了趙俁。
趙俁雷霆震怒,下旨嚴查此事,不論涉及到誰,都嚴懲不怠。
結果,西軍中的大多數將領都因此被降級、罰銅,像大將苗履,更是被連降九級、罰銅一百五十斤。
好在,趙俁這次實際上只是以儆效尤,還讓這些人暫代原職將功贖罪,并沒有真的嚴懲他們,更沒有影響到西軍的整體戰斗力。
與此同時,一大批像韓世忠一樣的被埋沒的優秀將士,得到了他們應得的升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