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此事到了趙俁手上,趙俁直接將呂公著等無辜之人的名字給劃掉了,對司馬光開棺鞭尸一事也讓趙俁以“手段太過殘忍”為由給免了。他只允許蔡卞對司馬光及其家人進一步清算,以顯示自己反感司馬光的態度。
同時,趙俁追封了宋神宗一朝、趙煦一朝以及自己這一朝為開邊做出過杰出貢獻的大臣和將領,像王安石、王韶、李憲、章楶、呂恵卿、王厚、折可適等。
也是在這個大的政治背景之下,因為想省錢而忽視了皇宮守衛工作的范純禮被免職,永不錄用。
緊接著,李彥和楊戩也都連降七級,留職查看,皇城司和東廠中所有失職人員全部降級,視情況,將功贖罪,還是徹底趕出這兩個部門。
更讓李彥和楊戩心中一沉的是,趙俁并沒有讓他們自查此事,而是派了四個還沒有進入官場的素人身穿趙俁特賜的錦衣來查皇城司和東廠。
沒錯。
這四個素人正是偶然間在此事上立功的李綱、宇文黃中、趙鼎、李光。
最重要的是,趙俁對外表示,有人賣國背主求榮,聯合西夏刺殺自己,傷害自己的子民,令皇城司和東廠一邊派密探向西夏滲透,一邊清查趙宋王朝親近西夏的大臣和商賈。
憋著勁戴罪立功的皇城司和東廠,出手狠辣,一口氣連著端掉了十幾個向西夏走私各種各樣物資的商隊,以及他們背后的勢力,大量與之有關的人員甚至是官員被抄家問族,男的刺配海南島或者沙門島,女的充入妓營。
另外,趙俁采納張純的意見,在跟章惇、曾布等人商量過后,決定成立宣傳部,目前由蔡卞負責,由章惇領導、監督。
原本,趙宋王朝的邸報就由朝廷中樞部門統一管理。
在管理流程中,門下后省負責整理編輯。給事中則承擔審核簽發的職責,是邸報編輯和發報流程中的關鍵環節。都進奏院是具體負責邸報發行工作的機構,進奏官們承擔著信息采集和傳報的任務。此外,樞密院負責審定發報文稿,對邸報內容進行審查和把控,特別是涉及一些敏感信息如水旱災害、軍情戰報、朝廷機事及未經批準公開的奏章等。
總的來說,趙宋王朝的邸報在采集、編輯、整理、審定和發行等各個環節都有明確的部門和官員負責,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和運行機制。
而趙俁決定成立單獨的宣傳部,就是把與邸報相關的官員整合在一起,再強化其功能,建立一個相當于后世的宣傳部的部門,專門負責統一思想。
趙俁還根據張純的建議,讓宣傳部發行旬報,以及雇傭一批講報員,專門去人多的地方宣講朝廷的政策、戰事的進展以及英雄事跡。
趙俁特意按照張純的建議,對章惇和蔡卞說,旬報之上,不僅要記載戰場的捷報,還要刊載民間疾苦與朝廷的關懷以及對未來美好愿景的描繪。
趙俁又對章惇和蔡卞說,旬報的內容要豐富多樣,既有對英雄將領英勇事跡的頌揚,也有對普通士兵不畏艱難、保家衛國的贊美;既有對西夏蠻夷殘忍暴行的揭露,也有對宋軍正義之戰必勝信念的堅定傳達。
而司馬光等當初主張歸還土地卻沒能獲得和平的事更是大書特書,那些因勾結西夏而被治罪的人,也必須通報批斗,讓其與其家人永不翻身。
趙俁還提出,講報員們要身著統一的服飾,手持旬報,穿梭于市井鄉間,用簡單質樸的語言,將朝廷的聲音傳遞到每一個角落,不要照本宣科。同時,鼓勵民間文藝創作,以詩歌、戲曲、繪畫等形式,將這場戰爭的偉大意義以及英雄們的壯舉進行藝術加工和廣泛傳播。若是有杰出的節目,還可以去軍隊中演繹。
最后,趙俁下令,在各地設立“忠烈祠”,供奉那些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英雄,以及為國家統一、民族振興做出杰出貢獻的先烈。
總之,在這場滅國大戰的前夕,趙俁要通過一系列深思熟慮的舉措統一內部思想,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和將士的戰斗意志。
不久前,臺諫豐稷只提議,希望趙俁能體恤民眾艱苦,讓百姓多休養生息一年,再收復西夏。
不想,下朝時,一大群太學生和百姓便呼啦一擁而上,紛紛指責豐稷,“歷數其罪”,有人則更是大聲嫚罵:“豐稷乃西夏細作,安能做我大宋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