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耶律延禧剛得到蕭瑟瑟沒多久,正處于濃情蜜意階段。
二來,蕭瑟瑟自幼攻文墨,善作詩,有智謀,非尋常女子可比。
所以,盡管心中煩躁不已,但耶律延禧還是壓下心中的煩躁,對蕭瑟瑟說了趙俁君臣的咄咄逼人,以及遼國現在騎虎難下的艱難處境。
蕭瑟瑟聽完,說道:“我朝雖不懼宋朝,但無謂之戰亦應避免。林攄之行,顯是宋朝有意試探,欲尋釁滋事。臣妾以為,不如將其一行軟禁于此,既不殺之,亦不放歸,使其使節團如斷線風箏,懸而不決,宋廷自會心生疑慮,不敢輕易動兵。”
耶律延禧聽了,覺得蕭瑟瑟的建議有點道理,但他還是很沮喪地說:“然此事治標不治本,拖得了一時拖不了一世,或早或晚,我朝還須直面此事。”
蕭瑟瑟說:“如今之勢,與漢人漢末三國時期極為相似,宋、夏、我大遼三國相持。今宋獨大,欲學魏武揮戈,而我朝暫居守勢,與夏猶如那吳、蜀之局。兩弱遇一強,當聯合以抗之,不然難以繼存。”
蕭瑟瑟此言,讓耶律延禧很不喜。
耶律延禧不喜的地方是,蕭瑟瑟竟然說宋強遼弱。
要知道,一直以來,他們遼朝和趙宋王朝都是北南對峙,遼朝始終自視為正統,常以天朝上國自居,即便遼宋之間曾有過澶淵之盟,那也是雙方勢均力敵下的暫時妥協,而非遼朝示弱之舉,遼朝何曾居于趙宋王朝之下過,怎么到他耶律延禧接手遼朝了之后,遼朝就跟西夏那個彈丸之國相提并論不如趙宋王朝了?
只不過,耶律延禧和蕭瑟瑟現在正處于蜜月期,耶律延禧還能勉強忍受一下蕭瑟瑟的“錯誤”,所以他只說:“若非我大遼近年乃多事之秋,何懼南朝?”
耶律延禧這么說,蕭瑟瑟也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她忙改口道:“我大遼自太祖皇帝開國以來,歷九帝而興,鐵騎橫掃草原,威震四海,何曾畏懼過他人?今只因國內叛亂不斷,略有小挫。以官家雄才大略,定能引領我大遼度過此次難關,重現往日輝煌。”
聽蕭瑟瑟把話給拉回來,耶律延禧才滿意,他說:“愛妃所言極是,朕這便去練習弓箭,他日必用朕的寶弓勒死趙俁!”
很快,耶律延禧就在眾人難以置信的目光下,拿上他的寶弓,帶著他的隨從打獵去了,至于宋使、西夏求聯合等事,他全都拋在了腦后。
見此,蕭瑟瑟心中一沉!她有一個很不好的預感,那就是她要嫁的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就在蕭瑟瑟擔憂不已之際,有下人來報:“娘娘,成安郡主求見。”
蕭瑟瑟一聽自己的好友耶律南仙來了,忙道:“快有請。”
不多時,只見一個眉眼含情又不失英氣,眼眸靈動,顧盼間似藏著塞外的不羈與柔情,身姿輕盈婀娜,身著華貴宮裝也難掩契丹兒女的颯爽的十五六歲的少女走了進來。
蕭瑟瑟立即迎上去,笑道:“哪陣風將妹妹吹到了我這里?”
耶律南仙快人快語:“那日我與姐姐吃酒至深夜,你我雖然女流之輩,卻立下宏愿,不知姐姐可還記得?”
蕭瑟瑟神情一肅:“自然記得,你我相約,誓要中興我大遼,不讓須眉,共赴國難,若非如此……”
蕭瑟瑟想說,若不是如此,她又怎么會委身耶律延禧?
但話到嘴邊,蕭瑟瑟又將這不恰當的話給咽了回去。
不過沒關系,因為耶律南仙明白蕭瑟瑟的意思。
耶律南仙道:“此你我共同之志,小妹絕不會教姐姐笑我皇室無人。”
“妹妹意欲何為?”蕭瑟瑟問。
耶律南仙也不廢話,而是直言不諱地說:“小妹聽聞,宋主欺我大遼無人,咄咄逼人。又聞夏主屢屢向我大遼請婚,想兩家聯合抗宋。小妹愿充當這中間人,求姐姐斡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