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是懂趙俁的,而且,蔡京雖然又奸又貪,但在理財一道上,他確有本事,不似那些只知空談誤國的腐儒。
于是,趙俁準奏,并下旨于廣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登州等地設立市舶司,命蔡京總領其事,務必使海上絲綢之路暢通無阻,充實國庫。
蔡京心下一松!他再一次確認,跟趙俁打交道,只要展示出來自己的能力就行,不用搞那些歪門邪道……
……
同一時間,與趙俁一繼位,就大力發展趙宋王朝不同的是,遼主耶律延禧即位不久,就聲色犬馬、酷愛打獵。
另一方面,跟趙俁接手趙宋王朝時趙宋王朝就是一個大爛攤子差不多的是,耶律延禧接手的遼王朝,其實也是問題重重。
而且,不同于趙煦還算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遼道宗耶律洪基實在稱不上是一個稱職的皇帝,他在位期間,遼王朝其實就已經顯露出衰敗之兆。
耶律洪基雖早年英明,勵精圖治,但隨著年歲漸長,他開始迷信佛教,廣建寺廟,致使國力空虛,百姓疲于賦稅,邊疆亦漸失穩固。
當時朝中奸臣當道,如耶律乙辛、耶律伊遜之輩,趁機弄權,排除異己,朝綱不振,忠良之士或遭貶謫,或含冤而死,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耶律延禧即位之初,本有機會力挽狂瀾,重振朝綱。然而,他似乎并未從祖父的教訓中汲取絲毫智慧。非但不思整頓朝綱,恢復國力,反而沉溺于個人的享樂之中,將滿腔熱情傾注于狩獵之上,每日沉迷于山林草原之間,追逐野獸,縱情聲色。他的宮殿里,歌舞升平,絲竹之聲不絕于耳;而他的朝堂之上,卻是群臣懈怠,國事荒廢。
關鍵,耶律延禧登基以后,本該清算耶律伊遜一黨,鏟除朝中的蛀蟲,給遼王朝續命。
可耶律延禧只顧著打獵、自己玩樂,隨便命令北院樞密使耶律阿蘇、同知北院樞密蕭德勒岱懲治耶律伊遜一黨的人,然后對此事就是不聞也不問。
有關部門見耶律延禧對這么大的事都如此不上心,辦事懈怠遲緩,沒把這件事當回事,過了很久才整理好案件。
接著,見耶律延禧屁事都不管,也不關心耶律伊遜一黨到底被不被清算,耶律阿蘇收受賄賂,大多減輕了奸黨們的罪行,蕭德勒岱無法制止,也跟著附和他。
朝中大臣,有識之士心急如焚,屢次上疏勸諫,懇請耶律延禧以國事為重,勿使先祖基業毀于一旦。
然耶律延禧非但不納忠言,反視之為耳邊風,甚至對那些言辭激烈者加以嚴懲,以示儆戒。
一時間,忠言閉塞,小人得志,遼朝的政治生態愈發惡化,百姓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至于李乾順想要跟耶律延禧聯合?
一來,耶律延禧有些看不起西夏,覺得利用西夏可以,跟西夏聯合就太蠢了;
二來,耶律延禧不愿意招惹,現在看起來比較強大的趙宋王朝;
三來,耶律延禧存心想讓趙宋王朝和西夏互耗,坐收漁翁之利;
四來,遼國近年來,內部的叛亂此起彼伏,自身的麻煩也不小。
所以,耶律延禧一直都沒有答應李乾順的請求,哪怕有蕭瑟瑟等人斡旋。
對待趙宋王朝,耶律延禧則是,既抹不下臉示弱結交,又不敢得罪擺出不惜一戰架勢的趙宋王朝,他就只能使用一個“拖”字決,好像拖著拖著就能把趙宋王朝收復西夏一事給拖過去一般。
總之,耶律延禧登基之后,既不理朝政,又如此外交,整天沉迷于打獵。
這使得耶律氏和蕭氏貴族們蠢蠢欲動,認為這樣的天子沒有存在的必要。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遼將蕭海里受到影響,也參與到了叛亂之中。
蕭海里是遼國貴族,他的妹妹嫁給了耶律延禧,他依仗皇親國戚的身份胡作非為,恃寵而驕,橫行不法,大臣們紛紛彈劾他,耶律延禧于是對其進行敲打,他卻不思收斂,最終起兵叛亂,他率兵搶劫乾州西南武庫器甲。
耶律延禧命北面林牙郝家奴前去平亂。
蕭海里隨后逃至女真阿典部。
蕭海里知道女真人戰斗力強,所以派他的族人斡達刺與女真首領完顏盈歌聯系,表示愿意幫助完顏盈歌攻打遼朝。
不想,完顏盈歌當機立斷扣押了斡達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