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延禧獲悉易州李處溫叛變投向宋軍,很憤怒,可也很無奈。
雖說是他先發起戰爭動員的,并準備一舉就發動七十萬大軍。
可截止到目前為止,他才聚集起來了一半的人馬,也就是三十多萬人馬。
其中一小半還在宋、遼、夏邊界,威脅趙宋王朝,準備在西夏挺不住的時候增援西夏。
剩下的二十多萬人馬,一部分在守衛至關重要的居庸關,一部分在守衛別的關隘、堡寨,還有一部分在白溝河和范村跟宋軍對峙,另外還有十萬大軍在保護耶律延禧。
總之,作為防守一方,兵力雖看似龐大,實則分散各處,難以形成集中的攻勢。
從前遼宋之間的戰爭,大多都是遼軍攻,宋軍守,如今反過來了,讓上至耶律延禧,下至遼軍的將士,全都很不適應。
而這也正是趙俁君臣想要的效果。
守,因為趙宋王朝在河北前線的防御工事不堪重用,沒法守,也守不了。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放開手腳去遼國境內攻,讓遼軍分散駐守,這樣一來,宋軍便能以攻為守,化被動為主動,將戰爭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陛下,天德、云內、朔、武、應、蔚等地的五萬番漢精銳騎兵,八月初聚集,原準備去往云地,今已望南京奔來。”
“東北招討司十萬大軍已在路上,烏古敵烈部都統軍司五萬精騎再有二十天便可到南京,室韋王府一萬精騎不日便會到達。”
“曷蘇館女真國大王府、南女真國、北女真國大王府、女真國順化王府、黃龍府女真大王府、鴨淥江女真大王府共出五萬女真精兵。”
“盈歌言,其部與高麗之戰,馬上開打,自顧不暇,實在抽不出人馬來,請陛下……”
耶律延禧打斷北府宰相蕭常哥的奏報,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告訴盈歌,生女真若不出五萬人馬來參戰,朕便停止與女真的一切貿易往來,將曷懶甸劃給高麗。”
聽見耶律延禧所言,有人不禁為生女真捏了一把冷汗。很顯然,耶律延禧這是在威脅生女真,你們要是不助我大遼打敗趙宋王朝,我先斷你們的經濟,再支持高麗消滅你們女真。
由此可見,耶律延禧也不是一點政治頭腦都沒有。
蕭常哥接著奏稟,各個郡縣、各個部族的出兵情況。
可這些人無一例外,就是能拖就拖,有的甚至表示還需要兩三個月才能出兵,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農耕民族,需要這么久才能出戰。
一想到這兵馬最快也得一個多月才能聚集起來,耶律延禧就頭疼不已,他問左右:“宋軍已至,我大軍尚未集結,該當如何是好?”
北院樞密使耶律阿蘇言:“可遣使去質問宋國皇帝,為何輕啟戰端,奪我大遼易州,拖延時間,且南朝之兵畏懼嚴寒,時間在我,若南軍中我之計,待大雪降臨,我大遼無異于平添十萬大軍,那時南朝其必敗無疑。”
耶律延禧大喜,他剛想夸贊耶律阿蘇,就聽見遼興宗耶律宗真次子、遼道宗耶律洪基同母弟、宋魏國王耶律和魯斡悠悠地說:
“南朝皇帝此次北上親自與我大遼交戰,所為者,乃牽制我家,不教我家派大軍增援西夏,若我家施以緩兵之計,其必將計就計,恁地時,以至西夏被滅,我家便要獨自應對南朝,難保他不心生奪取我大遼西京道、南京道、平州道之心也。”
耶律大悲奴也說:“南朝皇帝年輕氣盛,一言不和,便親提大軍來與我大遼交戰,若無西夏牽制,后果不堪設想,當務之急,乃盡快擊潰宋軍,教他首尾不能相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