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年雖然是番人,但他漢化程度極高,還著有《元符隴右錄》,為趙宋王朝在西北邊境的戰事立下不少戰功,可謂文武雙全、忠心耿耿。
西線戰役打響了之后,東線的遼軍大將耶律斡特剌,偷偷的派了一支三千人馬的輕騎兵去增援西線。
耶律斡特剌歷仕遼道宗、耶律延禧兩朝,在軍事上頗有建樹,曾參與對阻卜等部族的征戰,為遼國穩定邊疆局勢立下功勞。
這樣的耶律斡特剌,不是不知道,他這么調兵,一旦東線宋軍這時跟他開戰,會影響他這邊的遼軍的士氣。
可在耶律斡特剌看來,他是秘密調走的這三千人馬,宋軍應該發現不了他的小動作,就算是發現了,也未必就能抓住這個戰機。
而這三千人馬只要出現在西線,很可能會大大鼓舞遼軍的士氣,甚至是起到反敗為勝的作用。
殊不知,宋軍中有千里鏡,高永年又時刻都命人用千里鏡觀察對岸遼軍的動向。
這使得高永年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耶律斡特剌的小動作。
高永年當即就下令:“整軍,出戰!”
范純粹還有點猶豫,他問:“是否再等等?若是敵人詭計……”
高永年斷定道:“即便是敵人之計,我五萬大軍在手,又有神機軍,他只有三萬人馬,何懼之有!”
新軍是雙長官制,而且建軍之初,李琳就定下了,平時監軍說得算,戰時大將說得算。
所以,高永年要出戰,范純粹也沒有辦法,只能全力配合。
很快,東輔軍的前軍便開始向遼軍射擊,箭矢如雨。
遼軍毫無防備,受傷無數。
同時,神機前軍在劉仲武和種師道的率領下向河橋發動沖擊。
高永年又特意讓東輔軍的左軍繞到白溝河的上游,找水淺的地方過河,準備殺遼軍個出其不意攻其無備。
遼軍大將耶律斡特剌見狀,面色驟變,他萬萬沒想到宋軍竟能如此迅速地察覺他的調動,并迅速作出反應。他急忙命令部下整頓軍陣,準備迎戰,但慌亂之中,軍令傳達不暢,遼軍陣腳已亂。
高永年立于陣前,他手中的千里鏡將遼軍的一舉一動看得清清楚楚,他揮舞著手中的令旗,指揮若定。
“傳令下去,神機前軍加快推進速度,務必在遼軍援軍抵達前渡過河橋!”
此時的白溝河畔,箭雨紛飛。
東輔軍前軍的強弩手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齊射,箭矢破空之聲與遼軍的慘叫聲交織在一起。
而神機前軍在劉仲武和種師道的帶領下,如同一柄利刃,直插河橋。
宋軍的神臂弓和虎蹲炮的射程遠超遼軍弓箭,密集的箭雨和炮彈壓得遼軍抬不起頭來。
趁著這個間隙,神機軍大舉沖過白溝河橋,與從上流而來的東輔軍左軍分左右兩翼,將遼軍包圍。
耶律斡特剌眼見局勢急轉直下,心中焦急萬分。他深知,若不能在短時間內穩住陣腳,遼軍必將一潰千里。于是,他親自率領麾下親兵,意圖以精銳之師沖破宋軍的包圍圈,重振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