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魆魆的楊樹林中,遼軍綿延百里的營帳在月光下宛如一條蟄伏的白色巨蟒。
連綿的營帳間,遼軍士卒往來穿梭,旌旗隨風招展,渾然不知危機正悄然逼近。
這片白楊樹林的樹木很高,林地很開闊,連綿數十里。
此時已是深秋時節,地上落葉成堆。
數萬遼軍人馬就分布在這樣的樹林中。
一些睡不著覺的遼軍將士,在用他們各自的語言討論著河對面的宋軍到底什么時候打過來、遼國的未來會怎么樣、他們會不會戰死?
也就在這時,隨著張俊一聲令下,敢死隊員們迅速行動起來。
張俊猛地將燒紅的烙錐戳進火樓,剎那間火星迸濺。隨著唧筒被奮力壓下,濃稠的猛火油化作赤紅火舌,劃破夜的寂靜,向著那片幽深的楊樹林噴射而去。
其他敢死隊員無不如此。
一條條憤怒的火龍,順著堆積的落葉瘋狂竄向四周,將整片樹林瞬間點燃。
原本分散的火點迅速連成一片,高聳的白楊樹干被火舌舔舐著,油脂遇火噼啪炸開,燃燒的枝椏將大火迅速傳遞到下棵白楊樹上。
火光瞬間照亮了半邊天際,將遼軍的營帳映照得如同白晝。
很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噼啪”的燃燒聲中,遼軍營帳瞬間被火海吞噬。
睡夢中的遼軍被熱浪與濃煙驚醒,頓時亂作一團。烈焰猙獰,無情地吞噬著一切。營帳、糧草、兵器在火海中扭曲變形。遼軍將士驚恐的呼喊聲、戰馬的嘶鳴聲與火焰的呼嘯聲交織在一起,響徹云霄。熊熊烈火映紅了附近的天地,滾滾濃煙直沖天際,整片營地仿佛陷入了人間煉獄。
盧溝河對岸率領十幾萬整裝待發的宋軍的郭成,放下千里鏡,大笑:“天助我大宋,此戰必勝!”
郭成笑聲豪邁,聲震四野,他手中的長劍直指對岸那片被火光映紅的夜空:
“傳令三軍,即刻渡河,斬盡殺絕,收復失地,揚我國威!”
隨著郭成一聲令下,宋軍如潮水般涌向河岸,戰鼓雷動,馬蹄聲震天,號角齊鳴。
用以充當浮橋的船只早已準備妥當,輔軍和民夫跳入河中,快速以橋為基,搭建出一座座浮橋。
宋軍快速過河,殺向對岸。
此時,對岸哪還有遼軍,見己方的主力被燒死了七七八八,所有遼軍,不管是不是在林中扎營的,頓時陷入慌亂之中。
這些遼軍將士向盧溝河對岸一望,但見宋軍的旗幟在晨風中獵獵作響,嚇得他們無不倉卒奔潰。
原本守衛吊橋的遼軍將士,見宋軍殺過來,奪橋,他們有的逃,有的想要執行燒橋的任務,想借盧溝河阻擋宋軍。
可是,數千名從南岸逃過來的遼軍,此時正擁擠在盧溝橋上,他們被大火燒得焦頭爛額。
在一片哀嚎聲中,在滾滾濃煙和沖天的火光中,他們紛紛跳入水中,被手持長槍的宋軍將士,一一戳死。
負責守衛盧溝河北岸的遼軍見此,紛紛棄岸而逃,望風而遁。
很快,整個盧溝河北岸,遼國再也沒有一名守兵,被耶律延禧君臣寄予厚望的盧溝河防線,就這樣不攻自破了……
……
燕京城離盧溝河太近了,都不用派斥候去調查,甚至都不用使用千里鏡,只要登高一看,就能看見那沖天的火光。
耶律延禧這個逃跑大師,反應非常迅速,他找來耶律和魯斡,說:“他人不知我知,宋主不可當也,朕與宋太叔一塊北幸,以圖收復。”
耶律和魯斡很看不慣耶律延禧的膽小懦弱,他道:“今戰場形勢未明,許是我遼軍大敗宋軍,恁地時,陛下北歸,何以君天下?”
很快,就有不少大臣跑來找耶律延禧和耶律和魯斡議事,他們依舊說什么的都有。
有人主張趕緊出城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