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蕭奉先這么說,韓忠彥立馬就說:“既然蕭樞密使快人快語,那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我朝的條件始終未變,你朝若想議和,只須做到兩件事即可,其一,將我朝給貴朝的歲幣連本帶利還回來;其二,請貴朝皇帝出城,與我朝皇帝當面商量和約。若你朝答應此二事,便可罷兵。”
聽見韓忠彥提的條件,劉彥宗心道,‘壞了,宋人此乃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若陛下出城被其所扣,不僅燕京財物要被其搜刮,只怕另外四京財物也將難保。’
劉彥宗趕緊沖蕭奉先搖頭,提醒蕭奉先絕不能答應這樣的條件。
蕭奉先雖然沒有劉彥宗想得深遠,但他知道耶律延禧膽小懦弱,絕對不敢在這種情況下見趙俁的。
所以,蕭奉先連忙表示:“歲幣自當奉還,只是教我朝皇帝陛下出城議和一事,還請通融。”
韓忠彥聽言,淡淡地說:“請貴朝皇帝出城,乃為與我朝皇帝陛下商議大事,若推諉,何以表示貴朝誠意?”
雖然韓忠彥的理由很充分,可蕭奉先就是不答應讓耶律延禧出城來見趙俁。
見此,韓忠彥說:“貴朝只說愿意還歲幣,而一日最多不過還一二百萬金銀絹帛,數千萬金銀絹帛少說要還月余,恁地時,貴朝援軍已至,貴朝再反悔,里應外合,我朝豈不中了你朝緩兵之計?”
事實上,耶律延禧君臣真是這么打算的。
而且,韓忠彥說得保守了,現在是剛開始,耶律延禧君臣著急表現,燕京城中的達官貴胄、士紳望族、豪門大戶擔心宋軍洗城,才能這么痛快地往外運金銀絹帛,等他們手上的金銀絹帛越來越少,危機又解除了,他們怎么可能這么快往外運金銀絹帛,甚至可以說,燕京城中有沒有這幾千萬金銀絹帛都尚未可知。
再加上,到時候天也冷了,優勢沒準就到了更適應嚴寒天氣的遼軍一方。
所以,別說一個月了,只怕兩三個月,這金銀絹帛,他們都交不齊。
這也是耶律延禧君臣這么痛快就答應還歲幣的原因之一。
不想,耶律延禧君臣的小把戲,被韓忠彥一眼就看出來了。
蕭奉先想狡辯,可韓忠彥就那么淡淡地看著他,又看了看馬上就要落山的太陽。
見此,蕭奉先一咬牙,說道:“只要不教我朝皇帝陛下出城,旁的事,我朝皆可應下。”
蕭奉先此言一出,劉彥宗就暗道,‘中計也!’
這時,一直等著蕭奉先這話的韓忠彥,圖窮匕見:“既如此,貴朝再給我朝二十萬匹馬罷……”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