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普賢女等用來和親的契丹女人,和耶律大石等被趙俁索要來的遼國精英,是被分開送來的。
先送來的是耶律大石等遼國精英。
趙俁很清楚耶律大石他們這些人目前還不可能為我所用,所以就派人先將他們全都送回東京汴梁城妥善安置。
而蕭普賢女,尤其是三位契丹公主,這次是以和親的形式送過來的,跟遼國將耶律南仙嫁給西夏差不多。
區別只在于,耶律南仙嫁去西夏是當皇后的;而這三位契丹公主嫁給趙俁只是當妃嬪的。
但其本質都是和親,真正意義上的和親。
趙俁此次御駕親征,不僅數敗遼軍,將遼主耶律延禧等困禁在燕京城中,有望將過去交給遼朝的歲幣和利息全都要回來,還逼得遼朝不得不嫁三位公主來和親,這無疑是一場輝煌的勝利,傳回東京汴梁城,無論是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還是市井巷尾的百姓,都肯定會感到揚眉吐氣。
不過,現如今趙俁還在前線,肯定不能舉行婚禮,大肆慶祝勝利,否則不是將打仗當成兒戲了嗎?
但適當的以此來鼓舞前線將士的士氣,還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此事定下了之后,趙俁便以和親為由,下旨:殺羊宰豬,包括民夫在內的所有人,肉敞開了吃,炊餅管夠,隊長以上的官員和監軍一人賞賜一碗酒,全軍上下連筵三日,但不許貪杯,不許放松警惕,不許誤事,否則軍法處置。
趙俁并沒有親自去接蕭普賢女和三位契丹公主,而是派張純和蕭瑟瑟帶著相關人等代自己出齋宮去把這些女人給接回來。
遼朝方面本來是想以契丹人的風俗將蕭普賢女等女送過來的。
可燕京城中的馬和大牲畜全都被趙宋王朝給要走了,根本就無法以契丹人的風俗將蕭普賢女等女嫁過來。
后來,耶律延禧君臣一商量,覺得不如就按宋人的方式將蕭普賢女等女嫁過來好了,畢竟,燕京城中不缺花轎,就是現制作,都趕趟。
關鍵,這還能進一步討好趙俁。
于是乎,遼朝方面就組織出來了一個龐大的送親隊伍,一路吹吹打打將蕭普賢女等女從燕京城一直送到了齋宮。
到了齋宮前。
只見,遼闊的平原上,狂風掠過旌旗,鎏金紋鳳的轎輦緩緩前行。轎簾微啟,一抹濃烈的絳紅傾瀉而出,宛如燃燒的晚霞凝結成綺羅。
蕭普賢女抬手撥開流蘇,指尖劃過鬢邊嵌著東珠的赤金步搖,鳳冠垂落的珠串在她眉間輕顫,映得那雙丹鳳眼愈發瀲滟生輝。
她眼波流轉間,既有少女的靈動與純真,又不失成熟女性才有的深邃與智慧。她的鼻梁挺直而精致,為整張臉增添了幾分英氣與力量感;嘴唇則飽滿而富有彈性,無論是微笑還是輕啟朱唇,都能散發出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高貴、典雅、恬淡,各種美好的詞語似乎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她身旁的三頂花轎中,三位契丹公主各具風姿,或溫婉如水,或活潑靈動,或英氣勃勃,皆身著精美的綠色嫁衣,頭戴珠翠,宛如三朵盛開的異域之花,為這蒼茫大地增添了幾分柔美與生機。
二十四位陪嫁女緊隨其后,她們或捧盤執壺,或執扇捧花,舉止間皆透露出不俗的教養與風韻。
整個送親隊伍在夕陽的余暉下,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緩緩鋪展在宋軍將士的眼前,引得眾人紛紛側目,心中不禁生出幾分貪婪與好奇。
這一刻,無數人在想,‘當皇帝真好!!!’
只一眼,張純就發現了蕭普賢女和其她遼國女人的不同。
沒錯,就是嫁衣顏色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