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純是懂得畫餅的。
編纂《洪武大典》這個大餅一畫,立即就讓本來就很想干整理翻譯吐蕃、燕云地區、西夏文獻的李清照,對此事更上心了。
李清照很清楚,編纂《洪武大典》可以有效地展示趙宋王朝雄厚的國力、豐富的文化資源,向國內外彰顯趙宋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強盛,鞏固趙宋王朝的地位和影響力。
再者,通過對大量古代典籍的系統整理和匯編,可以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使眾多珍貴的文獻得以保存和流傳,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編纂《洪武大典》還有助于增強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凝聚民族向心力,在思想文化層面鞏固國家的統一。
關鍵,《洪武大典》的編纂,是對文化秩序的重視和構建,確立官方對文化典籍的整理和闡釋標準,規范學術思想和文化傳承的方向,有利于營造穩定的政治文化環境,維護社會秩序和統治秩序。
而在李清照看來,這是對文化的守護和推動。
所以,李清照接到任務后,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激情與使命感。她深知,這不僅是對古代文獻的一次拯救,更是對民族記憶的深刻銘記。
不過,李清照也清楚,這種肯定會被青史重重記錄一筆的重大文化工程的總負責人,一定會有無數士大夫甚至是當世大儒想要跟她競爭。
李清照的優勢是,她可以在編纂《洪武大典》這個項目立項之前,就先干整理翻譯來自吐蕃、燕云地區、西夏的文獻,只要她把這件跟編纂《洪武大典》相關又相似的事干好了,她就有了別的士大夫、大儒沒有的大型文化工程編纂的經驗。
當然,只要李清照不失寵,她還有一個更大的優勢——趙俁的力挺。
如此,即便她李清照是一個女人,也有機會干成這件曠世偉業,流芳百世,在男人主宰的文化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激動之余,李清照也沒有失去冷靜,她深知,她要想編纂《洪武大典》,哪怕只是整理翻譯吐蕃、燕云地區、西夏的文獻,都還需要得到一個人的支持。
這個人就是鄭顯肅。
要知道,想要干成這件事,得調動大量后宮中的妃嬪、宮人,而且是調動那些有才華的妃嬪、宮人。
眾所周知,但凡是有才華的人,通常都有點傲氣,女人也不例外。她們真不是誰的賬都買,李清照也不例外。
不說別人,蔡璇那伙人,就肯定不會買李清照的賬,還有遼國女人、西夏女人。
能讓這些女人全都乖乖聽話的,這個世界有且只有兩個人。
一個自然就是她們共同的男人趙俁。
另一個自然就是她們的主母鄭顯肅。
而趙俁,每天日理萬機不說,還很少管后宮中的人和事。
真正管后宮中的人和事的是鄭顯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