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江南士紳家族的勢力龐大,他們相互聯姻、結盟,形成地方政治勢力。他們還通過科舉入仕,在朝中形成利益群體,對朝廷決策施加影響。
同時,江南的士紳還與地方官員勾結,干預地方政務,使朝廷的政策在“他們的地盤”難以有效推行。
再有,士紳在地方還有較高的威望,在民間糾紛調解、公益事業組織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民眾對其信任度高。
所以,當朝廷的政策損害士紳利益時,江南的士紳常常煽動民眾抵制,引發社會不穩定。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江南士紳聯合起來,組成了集團,嚴重干政。而且,在江南,江南的士紳可比皇帝管用太多了。
這如果不遏制江南士紳集團,皇權可能就危險了。
以歷史上的南宋初期為例。
秦檜在朝廷中逐漸掌握大權后,為了鞏固他自己的地位,便和江南士紳集團勾結在一起。
——在官員選拔任用方面,秦檜會傾向于提拔出身江南士紳家族或者與江南士紳集團關系密切的官員,這些官員在地方上往往會維護江南士紳集團的利益,同時在朝中也會以秦檜馬首是瞻,他們雙方形成了一個政治利益共同體。
靠著江南士紳集團的支持,秦檜在擔任宰相期間,通過獨攬朝政、排除異己等手段,逐漸將朝中的重要職位都安插上自己的親信,使得南宋小朝廷的決策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控制,甚至就連皇帝趙構都在一定程度上忌憚秦檜。
傳聞,秦檜死后,趙構說過一句:“朕今日始免得靴中置刀矣”。
這一說法主要源于秦檜專權跋扈,權勢滔天。秦檜在南宋小朝廷長期擔任宰相,結黨營私,排斥異己,對朝政有著極大的掌控力,甚至威脅到了皇權。
可仔細想想,如果沒有龐大的江南士紳集團支持秦檜,僅一個秦檜又怎么可能威脅到趙構?
甚至還有一種說法,說跟金國議和的事,也是江南士紳集團在背后推動的,岳飛就是被江南士紳集團給弄死的,原因是岳飛在北方搞了土地改革,動了江南士紳集團的利益。
當然,這種說法有為趙構洗地的嫌疑。
但不可否認,江南士紳集團確實有著不可小覷的力量與深不可測的影響力,他們的觸角深深扎根于江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絲經濟脈絡之中,甚至滲透進了朝堂的高墻深院。他們如同潛藏在暗流之下的巨鯨,雖不顯山露水,卻能在關鍵時刻翻云覆雨,左右朝局。
趙俁深知,若不對江南士紳集團加以遏制,任其坐大,他們縱然不敢威脅自己皇權,也難保自己兒孫的皇權不受他們威脅。
關鍵,趙俁要發展商業,要發展對外貿易,就繞不過富饒又占著地利的江南,而不打垮江南士紳集團,趙俁搞得這些改革,最后很可能會全都便宜這些地頭蛇,使他們進一步壯大,成為趙宋王朝和自己以及自己兒孫皇權的更大威脅。
更關鍵的是,江南士紳集團拒不配合朝廷推行《士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江南空有五千萬人口,卻無法為改革提供所缺的勞動力。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考量,趙俁他們才不惜“養賊”,也要推行《士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其目的之一就是打破江南士紳集團對江南的壟斷、對改革的阻礙,釋放江南龐大的勞動力,打開江南這塊趙宋王朝最重要的市場。
總之,江南士紳集團不僅是趙宋王朝和趙俁以及趙俁子孫皇權的隱患,還是趙宋王朝發展、趙俁改革的絆腳石,絕對是趙俁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更讓趙俁和張純恨不得對江南士紳集團除之而后快的是,他們真敢抱團抵制朝廷推行《士紳一體納糧》和《攤丁入畝》,哪怕有宋江義軍和民意的威脅,他們仍舊執迷不悟,擺出了一副朝廷根本奈何不了他們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