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聞二位將軍統御南輔軍駐節鎮江,守江寧門戶,江南士庶皆仰將軍虎威以安。老朽素知二位將軍忠勇為國,今有燃眉之急,敢請將軍垂察。
邇來宋江逆賊猖獗,自秀州犯境,屠戮士紳,焚毀田契,暴行令人發指。蘇州朱公沖等忠義之士,本望將軍揮師南下,共御狂寇。豈料賊眾猝至,城門失守,闔城縉紳幾遭滅頂。朱公父子蒙冤,血染姑蘇,此誠江南數百年未有之慘禍!
今賊勢愈熾,裹挾烏合之眾,狼顧湖州,指日將犯我膏腴之地。
江南士庶,皆翹首以盼王師。
老朽世受國恩,數代忝列朝班,不敢不為國御敵守土。
奈何,今賊焰滔天,老朽等雖有剿賊之心,然手無寸兵,力不從心也。
二位將軍手握勁旅,坐鎮要沖,進退之機,關乎東南安危。倘能移師南下,剿除逆賊,必能上紓圣慮,下安黎庶,功在社稷,名垂青史。
老朽等愿率江南士紳,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犒軍之資,亦當傾囊相助。
伏惟將軍念朝廷重托,察江南危局,早發虎賁,救江南黎民百姓于水火。臨楮迫切,不盡欲言,恭請鈞安!
兩浙路副轉運使宋喬年頓首
洪武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讓宋喬年等人沒想到的是,宋喬年的求援信就如石沉大海一般,不僅沒有等來南輔軍的援兵,連一封回信都未曾收到。
這冰冷的沉默,比任何嚴詞拒絕都更讓人心寒,也讓江南的官吏士紳地主心中的最后一絲希望徹底破滅。
很快,宋喬年就收到了蔡京的信。
蔡京告訴宋喬年,不要心存僥幸,趕緊放棄江南的土地,立即離開江南,晚了性命不保。
不僅宋喬年收到了蔡京的警告信,其他南方官吏士紳地主也都收到了類似的信。
有些南方官吏士紳地主選擇相信他們在朝中的親朋好友、門生故吏,連忙拋棄一切,只打包了一些細軟,就迅速帶著家人北上鎮江,然后從鎮江過江,離開江南。
可盡管幾乎所有的南方官吏士紳都知道了朝中的官員讓他們撤離南方,但還是有大量的官吏士紳地主因為舍不得他們的家業,選擇招募莊客兵丁保衛自己的財產。
這些選擇留下來的官吏士紳地主,除了舍命不舍財以外,也是因為他們不信趙俁能舍得江南這個繁華富庶之地被打成廢墟,要知道江南可是趙宋王朝的錢袋子與糧倉,更不信朝廷會坐視他們這些趙宋王朝的根基被連根拔起,畢竟他們先祖為趙宋王朝立過功,子孫后代、親朋好友、門生故吏是趙宋王朝的棟梁,要是朝廷坐視他們被宋江義軍和方臘義軍屠戮,肯定會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寒了士大夫的心,進而影響到趙宋王朝的統治。
宋喬年就是這些官吏士紳地主的代表。
面對蔡京的好意,宋喬年絲毫都不以為意,他讓族人招募了不少莊丁,連他手下的廂軍共湊出來了三千人馬,與其他官吏士紳地主招募的莊丁組建了一支三萬多人馬的大軍,守衛湖州。
見他們如此“兵強馬壯”,宋喬年等人對守住他們的家產,更是信心滿滿,完全沒把宋江義軍當回事。
然而,現實很快給了宋喬年等官吏士紳地主沉重一擊。
宋江義軍雖無朝廷正規軍的精良裝備,卻因一路吸納飽受壓迫的流民,士氣如虹且作戰悍不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