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方臘沒有采納呂將的封鎖長江的建議,也沒有采納陳箍桶的直接過長江將戰火引到北方甚至是直接攻打東京汴梁城的建議,但這并不是說方臘就不知道奪取長江將宋軍擋在長江以北的重要性。
只是,方臘太貪心了,他想要更多的地盤、更多的義軍,想積攢更強的實力再跟宋軍的主力作戰。
再者,方臘對說服宋江跟他一塊分趙宋王朝的江山社稷還抱有幻想。
在方臘看來,他和宋江都殺官吏士紳地主,又都高舉為百姓爭取活路的義旗,有著天然的同盟基礎。
方臘認為,若能聯合宋江,使兩股義軍合而為一,不僅能將宋軍打出江南,甚至趙宋王朝覆滅都指日可待。
方臘都想過,跟宋江一塊滅掉趙宋王朝了之后,淮河以北給宋江,以南歸他,他們南北朝分治,等到時機成熟,他再揮師北上,打敗宋江,獨享這大好江山。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美好的幻想,方臘才故意讓宋江義軍頂在前面幫他擋住宋軍,而他則可以借此機會先收復江南的南方地區,等到實力強大了,再回過頭來聯合宋江義軍擊敗宋軍,或者干脆鷸蚌相爭他漁翁得利,也就是,等到宋軍和宋江義軍拼個兩敗俱傷,他將宋軍和宋江義軍一塊消滅,獨占江南,甚至獨占整個趙宋王朝。
方臘的如意算盤打得啪啪響,可他千算萬算,怎么都沒算到,殺了那么多官員的宋江,會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這條“死路”。
結果,現在的形勢就變成了,宋江非但沒有成為他預期的盟友,反而搖身一變,成了朝廷手中的利刃,直指杭州。
方臘站在杭州城頭望著北方,恨得牙癢癢!
他錯估了宋江的野心與底線,更未料到宋江竟然如此渴望功名利祿。
關鍵,他想不通,宋江怎么不怕朝中官員的報復,愿意跟他血拼到底鷸蚌相爭讓朝廷坐收漁翁之利?
宋江的選擇,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方臘的雄心壯志上,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局勢。
方臘麾下的將士,有的憤怒難平,主張即刻發兵,與宋江義軍決一死戰;有的則憂心忡忡,擔憂腹背受敵,提議暫避鋒芒,徐圖后計。
方臘聽著眾將和眾謀士的激昂陳詞與冷靜分析,內心隱隱已經開始發慌了。他知道,此刻的自己,已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每一個決定都將決定無數人的生死,乃至整個方臘義軍的命運。
怎么辦?
退?
往哪退?
江南雖廣袤,但宋軍已經南下,加之宋江義軍已投了朝廷,成為其鋒銳之矛,他敢退,宋軍和宋江義軍就會如影隨形的追過來,蠶食掉他的“百萬大軍”。
這是退無可退、避無可避啊。
也接受朝廷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