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氏、方百花、陳妙真這三個女反賊和梁紅玉等三百多個童貫進獻給趙俁的美少女被帶進皇宮時,不少人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目不暇接,心懷忐忑又滿含好奇。
金碧輝煌的宮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每一磚一瓦都似乎在訴說著皇家的威嚴與輝煌。琉璃瓦上反射出的光芒,如同細雨般灑落在她們身上,讓自幼生活在鄉野之間的方百花,不禁微微瞇起了眼眸,心中既有震撼也有一絲不真實感。
何止方百花這個鄉野姑娘,就連那些出身于江南世家大族的少女,雖然自幼便對奢華有所見識,但面對這皇城的宏偉與細致入微的匠心獨運,也不禁暗暗稱奇。
眾女輕提裙擺,踏著精美厚重的宮磚,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慎重,仿佛是在丈量著從民間到皇權的距離。那些繁復精美的宮燈,懸掛于廊檐之下,輕輕搖曳,投射出柔和而神秘的光影,將她們的容顏映襯得分外嬌柔,又添了幾分不屬于人間的矜貴。
方百花想過她有一天會進入皇宮,不過,她原來想的是,自己帶兵打進皇宮,而不是被人捉進皇宮,成為皇帝的玩物。
老實說,當初在戰場上,被姚平仲生擒活捉時,方百花甚至已暗暗咬緊了牙關,準備在敵人面前展現出巾幗不讓須眉的傲骨,用一腔熱血捍衛自己的尊嚴與自由,然而,當姚平仲的長槍抵在她的頸側,寒風中帶著鐵銹混合著血液的微腥飄進她的鼻腔,讓她的心中不禁閃過了一絲猶豫。
雖然摩尼教教導方百花人有來生,死沒有任何可畏懼的,今生信奉了摩尼教,來生會過得更好,但死到臨頭,她的求生本能,還是占了上風,尤其是在姚平仲沒有殺她的意思的情況下。
于是,方百花就被生擒活捉了。
后來,闖過了畏懼死亡這關之后,方百花想表現出寧死不屈,畢竟她哥方臘可是有可能當上皇帝的人,等到那天到來,她家就是皇族,她則會成為公主,她不能給她哥、給她家丟人現眼。
可讓方百花有勁都沒地使的是,宋軍將士上上下下不打她也不罵她更沒有侮辱她,而是好吃好喝的供著她,而且,只要她不跑,想干什么干什么,每個人都對她和顏悅色,甚至客氣有加。
這讓方百花感到莫名其妙。
直到方百花見到陳妙真,才從陳妙真那里得知,這全都是因為“趙俁要見她們”。
方百花一臉愕然:“皇帝老兒見我二人作甚?”
陳妙真一翻白眼:“陛下并非老者,他比你哥還要年輕不少。”
方百花一怔!在她的印象當中,皇帝應該是那種龍袍加身,端坐于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上,面容威嚴而蒼老,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權威與歲月沉淀的深沉,每一句話都該是金口玉言決定著無數人的生死榮辱,每一個決定都能左右國家的命運,每一個笑容或怒容都能讓天下震顫。
看到方百花的表情,陳妙真就知道她跟方臘義軍的絕大多數人一樣,對于趙俁一無所知。
這也正常。
在這個信息閉塞的時代,消息的傳遞猶如蝸牛爬行。
對于生活在窮鄉僻壤的鄉下人來說,朝廷的政令、皇帝的名號、皇帝是什么樣的人,她們根本不關心,更夠不著,他們平日里最關心的,不過是今年的收成好不好,地里的莊稼會不會遭了蟲害,能否在繳納完賦稅之后,還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至于皇帝,在他們看來,就像是天邊遙不可及的星辰,與自己的生活沒有半分實際關聯。
真正讓他們敬畏的,是其家所在地區的士紳地主,是縣衙里的父母官,這些人才是他們的“皇帝”。
就算是方臘揭竿而起,號召眾人反抗朝廷,他們也只是抱著“跟著混口飯吃”、“或許能有好日子過”的想法加入義軍,對于這場起義背后更深層次的政治意義,他們根本不清楚,甚至他們連自己的敵人是誰都沒搞明白。
他們只是聽了方臘等人蠱惑,聽了摩尼教的人教唆,覺得只要跟著大家殺了那些可惡的貪官污吏士紳地主,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
不只方臘義軍底層的人是這樣,甚至大多數方臘義軍的頭領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