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背后之人是趙俁,鄭顯肅不管愿意,還是不愿意,都不能阻止此事。
這就是鄭顯肅的行事準則,哪怕此事會嚴重影響她和她兒子趙壽的利益。
而鄭顯肅沒有出面阻攔此事,那五女的串聯,肯定非常成功。
很快,在一眾宰執的帶頭支持下,朝廷解除了對皇子及宗室的限制,允許皇子、宗室從政、從軍、經商、自由選擇居住之地,同時,趙宋王朝正式推行功封及遞降襲爵。
根據朝廷規定,皇子出閣之后,不會給予府邸,也不會給予封號、官職和權力,更不會被授予王爵,而是會先被送入太學,成為太學生。
皇子匿名入太學后,便被納入三舍法體系之中,與其他太學生一同遵循升舍規則,其爵位也與此深度綁定。
太學三舍分為外舍、內舍、上舍,皇子需從外舍起步。初入外舍時,皇子并無爵位,僅以太學生的身份求學。若能在外舍生年終考核中合格,升入內舍,便可獲封“開國男”。
進入內舍后,皇子需再經兩年研習與考核。若內舍終考合格,升入上舍,則可晉爵為“開國子”。
上舍為太學最高階,皇子在上舍需修滿三年,期間參與每月“私試”與每年“公試”。若上舍畢業考核列“上舍優等”者,則可直接晉爵“開國縣公”,且有資格參與吏部銓選,進入仕途;列“上舍中等”者,晉爵“開國侯”,可優先獲得入館閣修書或外放州縣歷練的機會;列“上舍下等”者,亦能晉爵“開國伯”,需繼續在地方或中央機構見習,積累實務經驗。
當然,這并不是皇子唯一的出路。
皇子也可以從軍走武途,具體就是,需先匿名進入武學,與將士子弟一同從武學外舍生做起。
武學是李琳效仿太學創辦的趙宋王朝的“皇甫軍校”,也實行三舍制,但偏重實戰。
外舍生需研習《武經總要》等兵書戰策,進行沙盤推演,參與營陣操練。
皇子入武學后,與其他生員同吃同住,衣物兵器皆按軍制發放,并無特例。
皇子若在外舍年終考校合格,便可升入內舍,同時獲授“開國男”。
內舍研習側重領兵之術,生員需每月隨禁軍參與野外駐訓,模擬攻防戰陣。
若皇子在內舍終考中合格,便可升為上合,獲得“開國子”。
上舍為武學最高階,皇子在上舍需修滿三年,期間參與每月“私試”與每年“公試”。若上舍畢業考核列“上舍上等”者,則可直接晉爵“開國縣公”,且有資格參與兵部銓選,進入前線;列“上舍中等”者,晉爵“開國侯”,可優先獲得邊軍歷練的機會;列“上舍下等”者,亦能晉爵“開國伯”,需繼續在武學學習,同時進入神機軍實習,積累經驗。
開國縣公往上,還有開國郡公、開國公、郡公、國公、郡王、嗣王、王,總共十二個爵位等級。
而要想獲得開國縣公往上的爵位,那就得拿出來實實在在的政績或者軍功了。
總之,哪怕是皇子,要想獲得爵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