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鄭顯肅知道,趙俁也希望自己的嫡長子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儲,那樣的話,趙俁能省很多事,趙宋王朝也能平穩地傳承下去。
所以,趙俁安排給趙壽的劉锜和楊沂中肯定差不了。
更關鍵的是,鄭顯肅對趙俁的表白是真的,她真的相信趙俁,要是有一天趙俁認為趙壽不適合當太子,她真的會狠下心來支持趙俁換掉趙壽。
聊完了對趙壽的安排,趙俁跟鄭顯肅說:“其實,在此事上,朕最虧欠的非是太子,若太子歷經磨礪,真能展現出擔當大任之才,朕自會將這萬里江山妥善交予他手。若不然,朕也會教他一生無憂。在此事上,朕最虧欠的是朕那些平庸的兒子……”
老實說,趙俁對自己的兒子真有些苛刻了,全部從基層做起,那些文不成武不就的皇子連最基本的爵位都沒有,那他們就等于是直接變成平民了。
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過的。
但趙俁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他的生育能力實在太強了。
他現在才二十八歲,就已經輕松打敗了漢中山靖王劉勝。
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他最后都有可能打敗摩洛哥蘇丹穆萊·伊斯梅爾成為人類史上擁有最多子女的人,甚至都有可能擁有上千個兒子。
這趙俁要是不實施功封和遞降襲爵,要不了幾代,自己的子孫后代就會成為趙宋王朝最沉重的包袱。
到那時,當政者砍這刀,一定會比趙俁狠多了。
與其這樣,不如趙俁親自動手。
這樣一來,趙俁的兒子,至少可以像清朝的親王皇子貝勒那樣,從政的從政,從軍的從軍,經商的經商。
當然,趙宋王朝的規定是,軍政分家,從軍的就不能從政,從政的就不能從軍,從軍的和從政的更是不能經商。
趙宋王朝對宗室(包括皇子)的行為有嚴格規定,強調皇子、宗室應專注于“務正業”(如參與軍政事務、維護宗族秩序),嚴禁從事商業等“末業”,以防其利用特權與民爭利,損害趙宋王朝的統治根基。
——沒有爵位的皇子、宗室不在其列,也就是說,皇子、宗室只要沒有爵位,想去從商,也未嘗不可。
不過,傳統的儒家思想中,“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根深蒂固,皇子、宗室作為皇族成員,地位尊貴,很可能會視商業為“賤業”,直接從商會被視為有失身份,違背宗法禮教,因此,他們會討厭經商。
但話又說回來,大多數人都逃不過真香定律,部分皇子、宗室也可能通過間接方式涉足商業,比如:
委托家奴、親信經營店鋪、當鋪等,自己幕后獲利;亦或者利用特權壟斷某些行業(如鹽業、茶葉貿易);還有可能會通過授權、參股等方式獲取收益。
但這些行為多屬于私下操作,且常被朝廷禁止,并非普遍現象。
總體而言,直接從商不符合皇子、宗室的身份定位和制度規范,但他們要是真偷著經商賺錢,朝廷多半也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像清朝的親王皇子貝勒那樣。
簡單來說,趙俁推行的這套皇子、宗室管理制度,基本上就是張純參考清朝的親王皇子貝勒管理制度和沙特的親王管理制度所搞出來的——前者為主,后者為輔。
有人可能會問,趙俁這么多兒子,中間肯定會有那種文不成武不就的,趙俁真就不管他們死活,讓他們跟普通平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