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阿骨打召集諸將,以刀割面,哭曰:“吾等起兵,皆因遼之暴虐,欲自立。今遼主親征,唯有死戰。不然,諸位可誅殺我一族而降,以求免禍。”
諸將泣拜:“唯命是從。”
十二月初,金軍至爻刺,諸將建議:“遼軍號稱七十萬,鋒芒難擋,我軍遠來疲憊,宜在此深溝高壘待之。”
完顏阿骨打從之,留完顏迪古乃、完顏銀術可守達魯古,親自率領騎兵主力迎敵。
十二月初十,遼軍先鋒渡鴨子河,副都統耶律章奴忽率兩千人叛亂,夜奔上京,欲立燕王耶律淳,他等稱耶律延禧昏庸無道,先敗于趙俁,再致女真反,不配當遼國之主。
耶律延禧聞訊大驚,無心決戰,急令回軍平叛。
十二月十二日,金軍擒遼督賞官,始知遼軍已西撤兩日,遂輕騎追擊,于護步達岡追上。
完顏阿骨打登高觀陣:“彼眾我寡,不可分兵。中軍最堅,遼主必在,擊之可勝。”
金軍遂沖擊遼軍中軍,奮勇拼殺。
遼軍倉皇應戰,死傷慘重,向長春州潰逃,百余里內尸橫遍野,輜重盡失。
耶律延禧晝夜奔逃五百里,回長春州時,僅余衛兵三五百人。
經此一役,遼軍威勢喪盡,從此一蹶不振,節節敗退。
耶律章奴的叛亂對耶律延禧更是一個沉重打擊,這不僅打亂了他征討女真的計劃,而且使整個遼國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洪武十二年正月初一夜里,遼國東京城十幾個惡少年乘著酒興,手執利刃翻墻進入留守府,將東京留守蕭保先(也是蕭奉先的弟弟)刺死,渤海軍馬軍裨將高永昌趁機叛亂,占領東京城。他自封為大渤海國皇帝,遼東五十余州除了沈州外,都紛紛叛遼倒向高永昌。
耶律延禧令南府宰相張琳招募兵馬,前去東京平叛。
張琳從遼東的難民中招募了兩萬八千怨軍,進攻遼東京失利,遂退守沈州。
高永昌派人去聯絡女真,請求一起夾攻遼國。
完顏阿骨打看出來了高永昌外強中干,以國相完顏撒改的弟弟完顏翰魯統內外諸軍,領軍奪取了沈州。
隨后,完顏阿骨打遣使去遼東京責令高永昌削棄帝號。
高永昌不肯聽命,完顏阿骨打下詔討伐高永昌。
高永昌一怒之下將女真使者殺死。
完顏翰魯在沈州聞訊大怒,立即率眾猛攻遼東京。
高永昌自知不是對手,遂棄城而逃。
在渤海灣長松島,高永昌被金軍抓獲,隨后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