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太小了……’
正當耶律余里衍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一陣銀鈴般的笑聲打破了這份靜謐,那是蕭普賢女的聲音,帶著幾分慵懶與滿足:“喲,小余里衍來找孛堇了?”
耶律余里衍聞聲望去,只見蕭普賢女半倚在床上,一頭烏發如瀑,眉眼間盡是風情萬種,身旁的兩位遼國美婦也含笑望著她,眼中滿是滿足與愉悅。
蕭瑟瑟和耶律牙不里以及另外五位新晉少婦,或坐或臥,各自整理著衣衫,空氣中那份曖昧的氣息因她們的談笑聲而顯得更加生動起來。
耶律余里衍解釋:“阿姐說今日要教我騎馬……”
聽耶律余里衍這么說,一眾遼國女人不禁全都收起了笑容。
要不是從小在趙宋王朝的皇宮中長大,耶律余里衍也不可能都快十歲了還不會騎馬。
耶律余里衍的話語落下,屋內氣氛一時微妙起來。那些遼國女人們交換著意味深長的眼神,似乎都在無聲地感嘆這位小公主的不幸。在她們原來的世界里,騎馬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身為契丹貴族女子必須掌握的自由與力量的象征,而對于耶律余里衍來說,這卻成了需要特別學習的課程。
耶律余里衍察覺到氣氛的微妙變化,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陣漣漪。她雖年幼,卻也隱約能感受到這些遼國女人們眼中的復雜情感,那是一種對故土的懷念,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對現狀的無奈與嘆息。
不等蕭瑟瑟和耶律牙不里說話,蕭普賢女就說:“給皇后請過安,我幾個去教余里衍去騎馬,我草原兒女,不會騎馬如何能行?”
另外九個女人齊聲附和。
她們紛紛起床梳洗打扮,吃了蓮子羹,配合侍寢女官和內史將昨夜的侍寢情況做個詳細登記,接著,她們又去坤寧宮給鄭顯肅請安。
處理完這些瑣事,蕭普賢女等女就帶著耶律余里衍前往牟駝岡。
牟駝岡是著名的皇家馬場,宋神宗時將其改為皇家養馬場,方圓三十平方公里,養馬兩萬匹,駐有禁軍五千。
原本,趙宋王朝是理學逐漸發展的時期,強調“男女有別”、“女德規范”,對女性的行為約束比唐代嚴格得多。宮廷中對后妃的要求偏向端莊嫻靜,騎馬、打馬球這類需要戶外活動、展現動態的行為,并不符合此時對女性內斂的期待。
以至于,騎馬、打馬球這些在唐代曾盛行于宮廷(包括女性參與),但到了趙宋王朝,雖然仍有馬球運動,但其參與者更多是男性貴族或軍隊,女性(尤其是宮廷妃嬪)參與的極少,社會輿論也更傾向于限制女性參與這類勇武性質的活動。
因此,在趙俁一朝以前的趙宋王朝,妃嬪因禮教束縛和社會觀念的影響,去馬場進行這類活動的情況非常罕見。
可趙俁登基以后,收了太多吐蕃、西域、遼國、西夏的妃嬪,她們全都是從小騎馬長大的,酷愛騎馬,不讓她們騎馬,有些不近人情了。
而且,趙俁也怕有一天出現他得棄汴梁城而逃,或者再御駕親征的事,不論哪一種,自己的妃嬪會騎馬,都是一件好事。
于是,趙俁下旨,允許宮中的妃嬪去改造過的牟駝岡騎馬、打馬球,并且每天都有專門的前往牟駝岡的火車。
沒錯。
就是火車。
雖然它只能牽引五節車廂,時速只有八公里,并且目前階段只能從皇宮行駛到牟駝岡,但它也是貨真價實的火車。
可以預料到的未來,或許十年,或許二十年,火車就能駛出東京,連接起趙宋王朝,不,是大宋帝國的每一座城市,乃至遠赴邊疆,成為溝通南北、貫穿東西的鋼鐵巨龍。
到那時,大宋帝國的疆域將不再受限于車馬的緩慢與道路的崎嶇,而是由這鋼鐵巨龍牽引,大宋帝國的版圖之內,商賈往來,士子游歷,皆可乘此鐵龍,朝發夕至,四海之內,無遠弗屆。大宋帝國的繁華與進步也將如這鋼鐵巨龍般,不可阻擋地向前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