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時機成熟,趙宋王朝便可以以雷霆萬鈞之勢出擊,一舉擊潰已經疲憊不堪的金國和遼國,從而實現統一大業。
可以說,趙俁一切都算好了,唯一漏算的就是,耶律延禧真是太昏庸了,到底還是將大量的遼人逼成了金人。
這就導致,將來遼金兩國在戰場上互耗的可能都是遼人,進而達不到趙俁想要消耗掉金人(尤其是女真人)的目的,至少會大打折扣。
“這個蠢貨,給你機會你也不中用,你就是天生亡國之君的命,誰都救不了你!”
“虧得我還擔心,我們改變歷史,沒準會讓你把遼國盤活了,我想得也太多了,你哪有這樣的本事?!”
之前趙俁一直想跟耶律延禧合作,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耶律延禧是遼國名正言順的皇帝,只有他才能組織起來遼國的大多數軍民跟金國拼命,這在歷史上已經證明過了,哪怕是他的叔叔耶律淳登基,也只不過才搞出來了幾萬人馬,根本不足以威脅到金國,最終被金國給消滅了。
第二個,趙俁放心耶律延禧這個昏君,知道他永遠都不會成為自己的威脅,自己可以大力支持他,然后再輕松消滅他。
不想,耶律延禧的昏聵竟至如斯境地,非但未能如趙俁所愿,凝聚遼國之力與金國抗衡,反而將遼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他聽信讒言,誅殺忠良,導致朝綱不振,民心離散。那些本應成為抵御金軍中堅力量的遼人,或因絕望,或因求生,竟紛紛轉投金國,成為了對付故國最鋒利的刀刃。
趙俁總結經驗教訓:“遼主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得換掉他。”
張純贊成:“是得將他換掉,不然,他必壞官家大事也。”
趙俁問:“換誰合適?”
張純想了想,說道:“有二人可代替他。”
趙俁問:“都是何人?”
張純說:“其一,燕王耶律淳。”
趙俁故意說:“朕與他有奪妻之恨,他能為朕所用?”
張純信誓旦旦地說:“此人向來顧全大局,只要保全契丹,他甘愿受任何委屈,甚至能做到將燕地五州、平灤營三州及所管關隘還給我大宋,且此人身體不好,多說有十年壽命。”
結合耶律淳在歷史上的表現,趙俁知道張純所言不虛,在耶律延禧真不行的情況下,耶律淳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趙俁又問:“另一個是何人?”
張純答:“晉王耶律敖盧斡。”
趙俁略微有些詫異:“朕那繼子?”
張純點點頭:“此子在遼國聲望很高,又是遼主嫡子,只要遼主去世或是禪位,他便是遼國名正言順的皇帝。”
其實,符合這樣條件的還有耶律延禧的另外幾個兒子。
耶律敖盧斡的優勢是,他是趙俁的繼子,和他在遼國有不錯的聲望,這既能讓他獲得遼人的認同,也便于他跟趙宋王朝交往。
但趙俁對此還是有疑慮。
耶律敖盧斡既然從小就有大志向,趙俁不相信,這樣的人,會甘心郁郁久居人下,要是讓他臥薪嘗膽做大,他會不會調轉槍頭來跟自己這個玩了他媽、讓他淪為笑柄的仇人拼命?
‘選誰好呢……’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