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時間撥回半年前。
耶律余睹突然叛遼降金,出乎完顏阿骨打的意料。
反應過來,完顏阿骨打就不禁狂喜。
要知道,耶律余睹可是少有的能跟一眾金國猛將正面交鋒的遼國猛將。
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耶律余睹的身份背景足以撼動遼國的根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耶律余睹可不光是蕭瑟瑟的妹婿,他還是遼興宗耶律宗真的外孫。
因為有這樣的身份,耶律余睹一直都是耶律延禧的親信,常年執掌遼國的軍隊,他在遼國的地位差不多就相當于歷史上的高俅,而且還是自己統兵的高俅,他對遼國的軍事部署、防御弱點乃至皇室內部矛盾了如指掌。
耶律余睹的投降,對金國而言,無異于得到了一把撕開遼國防線的“金鑰匙”。耶律余睹能直接提供遼國核心防御區域的布防圖,包括遼中京的兵力配置、糧草儲備,甚至包括燕平地區的兵力配置、糧草儲備。
耶律余睹還極為了解遼軍將領的性格與作戰習慣。
這能讓金軍避開遼國的精銳防線,精準打擊其薄弱環節。
此前,金軍雖連勝,但對遼國腹地的進攻仍需步步試探。
而如果有了耶律余睹的指引,那金軍再南下,將如入無人之境。
還有,作為遼國皇室近親與重臣,耶律余睹的叛降本身就是對遼國統治合法性的沉重打擊。只要他在降金后,公開痛斥耶律延禧的“荒淫無道、濫殺忠良”,并號召遼國境內的部族與將領“棄暗投明”,這直接就能動搖遼國的士氣,不少原本猶豫觀望的遼國官員、將領會紛紛效仿耶律余睹棄遼投金,加速遼國統治體系的崩塌。
對遼國而言,耶律余睹的叛降則是一場致命的“雪崩”開端。
耶律延禧本就因連年戰敗而猜忌心極重,耶律余睹的叛變讓他更加不信任身邊的宗室與將領。
耶律延禧更愚蠢的是,隨后竟下令誅殺了一批與耶律余睹有舊的大臣,這進一步將更多人推向了金國陣營。
同時,遼國的邊防軍因主將叛降而陷入混亂,部分部隊直接潰散,另一部分則可以在耶律余睹的勸降下倒戈。
可以說,耶律余睹的投降,不僅讓金遼之間的軍事力量對比徹底失衡,更從內部瓦解了遼國的統治根基,成為遼金戰爭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遼國雖弱,仍有茍延殘喘的可能;在此之后,遼國的覆滅似乎好像也許已進入倒計時。
完顏阿骨打是何許人也,他立馬就意識到了耶律余睹叛遼降金的價值,并穩準狠地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耶律余睹來投金國時,完顏阿骨打正在咸州,他很看好咸州這個地方。咸州是一座軍事重鎮,南臨清水河,北依黃龍崗,素有“北枕黃龍南撫青龍”之說,完顏吳乞買已經在城內營造了好幾座宮殿和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