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上就要御駕親征了,趙俁有很多事情得交代。
畢竟,這一去山高水長,歸期未定,趙宋王朝又有一大堆瑣事。
而且,太子趙壽,雖然一直表現得很沉穩,但畢竟還不滿十四歲,還難堪大任。
好在,皇后鄭顯肅夠有能力也夠沉穩;拋開人品不談,宰相蔡京的能力和經驗都是不容置疑的;而蘇軾的人品、忠心都靠得住;唐恪、李綱、趙鼎、呂頤浩等年輕一代也都堪當大任。
總體來說,趙俁這次御駕親征,條件其實要比上一次好上不少。
當然,上一次趙俁御駕親征時,也有章惇這位鐵血宰相坐鎮,趙俁才能一走數月,大敗遼國收復燕云十一州、奪回歲幣而還。
至于趙俁為什么選擇御駕親征,而不是派人去將燕地五州、平灤營三州以及居庸關等關隘收回來,為趙宋王朝完成大一統,那是因為趙俁很清楚,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自己夠強,遠了無懼外敵,近了不怕內賊,永遠不會涼涼。
也算熟讀歷史的趙俁很清楚,歷史上的每一位權臣,在沒有明確跳反之前,他都是處于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疊加狀態。
諸葛亮就不多說了。
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忠臣典范。
而司馬懿在跳反前其實也不差。
四朝元老,對抗蜀漢,平定遼東,鎮壓叛亂,被兩次托孤,乍一看,妥妥的是大魏柱石,國之棟梁,不輸諸葛亮。
但誰能想到,這老登在七十一歲時,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在別人都該入土的年紀,讓他給活成了正該闖的年紀。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趙俁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上帝視角來看人,但別忘了,人是會隨著時間、地位、環境、經歷的變化而改變的。歷史上的忠臣,未必就絕對不會在權力的侵蝕下漸生異心;歷史上的謙恭的臣子,誰又能保證他不會因為趙俁給了他們更多的誘惑而暴露出野心勃勃的一面?
現實中就沒有那么多的選擇題,更多的是答案隨著條件而變化的解答題。
趙俁深知,人心如海,深不可測,唯有自己親自掌舵,方能在這波濤洶涌的政治海洋中穩住航向。
再一個,趙俁的便宜老爹宋神宗趙頊還留下了一句:收復燕云者王。
這趙俁要是讓別人收復了燕云,你說他是賞賜活著的異姓王呢,還是不賞賜活著的異姓王呢?
所以,徹底收復燕云地區完成大一統這件事,最好還是趙俁親自來干。
這樣,既能彰顯他趙俁作為一國之君的赫赫武功,又能避免日后有臣子因功高震主而引發的種種猜忌與紛爭。
將其它事交代完,讓蔡京、蘇軾等宰執下去了之后,趙俁問蕭普賢女和蕭瑟瑟:“出使燕京的遼臣可選好了?”
蕭普賢女答:“臣妾已有人選,若不出意外,他明日便可帶人北上。”
趙俁并沒有去問蕭普賢女選的是誰,而只是提醒蕭普賢女:“此人很關鍵,若他真堪重用,朕可不戰而收復燕云全境,完成大一統。”
蕭普賢女說:“臣妾曉得輕重,若此人能做成與臣妾所說之事,應當是最適合之人。”
蕭普賢女話音一落,她的侍女突然來到門外,沖她打了一個事成了的手勢。
見此,蕭普賢女笑著對趙俁說:“臣妾安排了幾個宮人為官家踐行,還望官家今夜去臣妾宮里休息。”
一旁的蕭瑟瑟,感覺蕭普賢女這次安排的侍寢肯定沒那么簡單。
要知道,趙俁御駕親征之前,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必然要在鄭顯肅那里休息。
這是誰都懂的潛規則,后宮中的女人,哪怕是張純五女,都不會在此時去跟鄭顯肅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