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阿骨打親率中軍居中,率領部分精銳騎兵和大量步軍居中,企圖以騎兵的機動性,策應左右兩路金軍,且在必要時進行迂回、分割、包抄,對宋軍和遼軍反復沖擊。
金軍的步兵,則分成小隊,散布在騎兵周圍的村莊和田壟邊上,形成犄角之勢,以散兵的方式襲擾靠近的敵人,配合騎兵作戰。
雙方都投入了近四十萬人馬,對外都宣稱百萬大軍,軍陣都是十分綿長,此地又是一馬平川,要在這么多雙眼睛的監視下使用甚么陰謀詭計,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這注定了是一場堂堂正正的大決戰。
這么大規模的大戰,自然是不可能由一兩個人指揮的,它需要一個龐大的指揮團隊,否則非亂套不可。
這關鍵的一戰,趙俁絲毫不敢大意,在張純的建議下,趙俁在關鍵之處放得全都是能征善戰之將。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鍛煉自己的兒子,趙俁的不少兒子,像趙衍、趙修、趙達、趙棣、趙威、趙進、趙擎、趙樘全都參加了這一戰,而且他們中的不少人都匿名進了一線部隊,甚至就是最前線的小卒。
由此可見,趙俁這把賭得也不小,他也輸不起。
金軍一到灤河北岸,就派出一支精騎沿著河岸巡視,一點都不給宋遼聯軍偷襲他們的機會。
灤河,深處兩三米,淺處尺許。
深處幾乎不用考慮,開戰時,應該沒人能在近百萬人馬的眼皮子底下渡過這幾十丈寬的灤河。
所以只有那幾處淺處才是過河的通道。
而金軍一到灤河畔就將那幾處淺處全都占了,并派游騎從這幾處過河,在屬于宋軍的河岸建起了堡壘。
總之,金軍一開始打的就是主動進攻的主意,跟遼軍差不多。
這也符合游牧民族的特點,他們向來是主動進攻的一方。
而宋軍這邊,以步軍為主,自然是以守為主,這也符合農耕民族的特點。
三方擺開陣型了之后,便開始試探性的攻擊。
在這個過程當中,三方的布局基本上完全形成。
金軍守住了他們的攻擊陣型和灤河以北,而在灤河以南的上百平方里地區,則到處都是宋軍和遼軍的兵馬……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