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的弓箭就比中原的弓箭要好不少,甚至比宋軍的李琳銃還好用。
女真核心領地位于東北嚴寒地區,且長期處于游牧、狩獵與戰爭狀態,因此,對弓箭的射程、穿透力要求極高,促使工匠不斷優化設計。
惡劣的生存環境加上長期與高麗、遼國的戰爭,又使得金國對武器性能的改進有更強的實戰導向,弓箭作為核心遠程武器,迭代速度更快。
還有,女真控制的東北地區盛產優質木材(如樺木)、牛角和獸筋,這些是制作強弓的關鍵原料,材質堅韌且獲取便利。
而且,針對北方寒冷干燥的氣候,金國工匠在弓的制作中更注重木材干燥、膠合劑耐低溫等細節,使弓箭在惡劣環境下性能更穩定。
金國在崛起過程中,又吸收了遼、渤海等北方民族的制弓技術,同時借鑒了中原的部分工藝,形成了獨特的技術體系。
其弓型(如“角弓”)設計更適合騎兵在馬上使用,拉弓幅度和發力效率更適配游牧民族的作戰習慣。
關鍵是其重弓,也就是金國重裝步兵使用的一般在十步內抵面射擊的弓箭,那弓箭的威力,人馬俱透,堪比床弩,絕對能讓其敵人膽寒,甚至崩潰。
相比之下,中原地區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的農耕社會,弓箭雖有發展,但軍事需求的緊迫性、材料獲取的側重(如更依賴桑木等)以及作戰方式(以步兵為主)的差異,導致在部分性能上與金國弓箭形成差距。
而早期的火銃有發射效率低、可靠性差、射程與精度有限、笨重、后勤依賴性強等缺點。
當然,火銃也有破甲能力強、容易上手等優點。
還有,宋軍中有神臂弓,其射程與穿透力都碾壓金弓,且操作門檻低,精度也相對穩定,就是發射效率低、便攜性差、維護成本高。
總之,不看火炮的話,宋軍和金軍的武器其實各有所長,兩軍對陣,最后比的還是指揮和軍隊本身的素質。
而這正是金軍最引以為傲的地方。
趙俁君臣所見的金軍,尤其是其精銳,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再看這些女真人,真有點歷史上的六如給事李鄴所說的那樣,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
這也就難怪完顏阿骨打和金國的一眾將領會選擇以一敵二,同時跟宋遼兩國決戰。
實在是,金國現在,君明,將勇,兵強,馬壯,又以橫掃之勢拿下了整個東北,正處于其國最巔峰時刻。
關鍵,女真人,尤其是完顏部,原來只是一群數千人馬的井底之蛙,兵甲都不全,而現在他們已經擁有了一支四十來萬人馬幾乎達到冷兵器巔峰的大軍。
這樣的實力,不僅在此時的東北亞地區難以找到對手,就是放在全世界,也是相當可怕的存在。
假設,此時的金軍也像歷史上的蒙古人一樣西征,橫掃歐亞大陸的,或許就是女真人了。